首页期刊导航|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范滇元

月刊

1006-4125

lop@siom.ac.cn

021-69918222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市800-211信箱)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Journal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国家惯性约束聚变委员会联合主办。旨在关注科技发展热点,报道高新技术前沿,追踪科技研发动态,介绍科学探索历程;展示最新科技产品,汇萃时尚科技讯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能激光对典型空中目标的毁伤能力研究

    郭士慧慈明儒刘昆张大勇...
    26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估高能激光对无人机(UAV)蜂群、火箭弹、炮弹及寻热导弹等空中威胁对抗效果,包括完成远距离光电设备干扰致盲、近距离快速毁伤等多层次作战任务能力,基于空间目标常规靶材的激光损伤效应机理,考虑到大气湍流、大气衰减、真空衍射等对光束传输的影响,通过建立1 μm连续高能激光系统毁伤能力评估模型,获得了不同大气条件下高能激光对5种靶材的有效毁伤距离.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在能见度良好的条件下(≥20 km),围绕目标薄弱环节,可完成18 km距离内光电设备致盲以及3 km以内摧毁目标的多层次作战任务,该计算模型可为激光系统设计指标提供理论支撑,可依据不同作战场景、作战距离对激光系统能力提出可靠建议.

    激光毁伤激光大气传输毁伤效能大气湍流

    新型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Mn2+的选择性检测

    邓祥黄小梅邓子禾李敏...
    272-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药材厚朴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荧光碳量子点(CQDs),并构建了Mn2+荧光探针.碳量子点表现出良好的荧光性能,最大激发波长为285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25 nm,荧光量子产率为28.4%.Mn2+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在Mn2+浓度为0.2~800 μmol/L范围内,(I0-I)/I与Mn2+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检测限为52 nmol/L.通过添加5 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的Mn2+来检测真实水样中的Mn2+,相对标准偏差为0.9%~2.9%,回收率为98.8%~101.5%,该新型碳量子点荧光探针在Mn2+的环境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锰离子碳量子点荧光猝灭中药材厚朴

    双频独立可调谐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与特性分析

    张格巩蕾周攀阳志强...
    280-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加载变容二极管的双频独立可调谐带通频率选择表面,该表面的单元结构由加载变容二极管的复合金属表面、Rogers RT5880介质层和底层十字馈线构成.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和等效电路法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并验证了其电磁特性.结果表明,分别在外环处和内环处加载0.2、0.4、0.6 pF和0.03、0.06、0.08 pF的等效电容时,谐振中心频率随着电容的增大向低频漂移,分别实现了低频通带和高频通带的频率调谐.基于谐振频率处的表面电场分布,详细阐述了实现双频频率可调谐的物理机制.所设计的双频独立可调谐带通频率选择表面模型具有不需要考虑额外馈线的简单偏置网络结构,为微波波段有源可重构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双频等效电路法频率独立可调谐

    基于天气变化自适应分型与匹配的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方法

    葛俊雄蔡国伟姜柳庞振江...
    288-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准确可靠的光伏功率预测对于保证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的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尚未充分考虑到气象因素的影响,难以提升预测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气变化过程的自适应分型与匹配的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通过K-Medoids-Grey实现天气过程的场景划分,再通过改进的多元宇宙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实现分布式光伏的短期预测.以中国甘肃省某分布式光伏用户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测试集中,IMVO-CNN方法在聚类情况下的预测精度比不聚类情况下预测精度提高9.83百分点,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短期功率预测K-Medoids-Grey天气分型改进多元宇宙算法卷积神经网络

    动目标模拟自由曲面离轴四反系统设计

    张丹妮聂亮宋艳龙
    300-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级像差理论为基础,分析同轴四反光学系统的像差,构建出包含权重分配的初级像差系数和结构约束的混合目标函数,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其求解,获取高像质和特定布局的初始结构.通过离轴处理及引入XY多项式自由曲面优化初始结构,设计出一款焦距为365 mm、工作波段为0.4~0.7 µm、8~12 µm、F数为2,以及矩形视场为6°×2°的自由曲面离轴四反光学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量集中度高,最大网格畸变为2.12%,全视场内可见波段光学传递函数均优于0.5@50 lp/mm,红外波段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良好,与数字微镜器件(DMD)结合可满足光电跟踪系统的动态目标模拟需求.

    光学设计动目标模拟离轴四反自由曲面矩形视场

    数字微镜器件衍射模型建立及其在激光直写机台中的应用

    方林蔡健叶加良蔡潍...
    308-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微镜器件(DMD)是激光直写光刻设备(LDI)的核心光学器件.基于LDI实际生产条件建立相关衍射模型,仿真和分析不同参数下DMD频谱面衍射光斑分布和像平面成像质量的对应关系,解释同一型号的DMD投影图形对比度差异原因.首次通过改变光线入射角来调控DMD的衍射光斑分布,从而提升激光直写设备图形解析效果,解决了工艺批次带来的DMD投影图形对比度不佳问题,降低了直写光刻设备的物料成本.

    数字微镜器件直写光刻衍射模型图像对比度

    激光红外主被动像素读出电路设计

    叶茂冯书涵赵毅强郑肖肖...
    315-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面向激光红外主被动探测的像素电路设计,其中像元中心距为30 μm.所设计电路中引入了直流电流(DC)消除反馈回路,提高了激光探测灵敏度,并结合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实现了红外成像动态范围扩展.电路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180 nm工艺进行设计与验证,在激光探测模式下,可消除DC大小高达5.3 μA,并且能实现0.5 μA的幅值灵敏度和2.3 ns的脉冲宽度灵敏度;在红外成像模式下,传统高增益和低增益工作模式的动态范围分别为65.3 dB、69.1 dB,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可将动态范围扩展60 dB.

    激光红外主被动探测像素电路直流电流消除脉冲宽度调制

    基于混沌自适应权重改进蛇优化算法的光伏电池参数提取

    朱洪林肖文波周恒李欣蕊...
    323-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伏电池单二极管参数的提取中,蛇优化算法收敛速度慢、收敛精度低、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混沌自适应权重改进蛇优化算法.混沌的初始化以及自适应权重的设置可动态地改善算法在寻找食物、战斗、交配中的比例.通过对比不同光强和温度下理论与实验伏安数据,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于蛇优化算法,改进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提高约219.7%,精度提高约58.40%,稳定性提高约49.57%.且发现光强对光生电流的影响比温度大,温度对反向饱和电流、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理想因子的影响比光强大.

    光伏电池单二极管模型蛇优化算法混沌自适应权重参数提取

    基于三级非等长非线性干涉仪的便携式纠缠光子对源

    陈浩然崔亮李嘉敏李小英...
    33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级非等长非线性干涉仪研制了1550 nm通信波段便携式偏振纠缠光子对量子光源,其中,三级非等长非线性干涉仪由3根长度呈二项分布(1∶2∶1)的色散位移光纤和单模光纤构成.偏振纠缠量子光源产生的纠缠光子对收集效率大于85%,在符合计数率为4 kHz的条件下,双光子干涉可见度可达(77.1±0.6)%,在损耗仅为光纤传输损耗的情况下,成功利用单模光纤远距离分发纠缠光子对超100 km.

    三级非等长非线性干涉仪便携式偏振纠缠光子对源远距离分发

    基于自旋压缩模型的量子态传输

    阿曼妮萨·阿卜杜瓦伊提阿达来提·依比张云鹏袁舜...
    339-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旋压缩模型由于在纠缠探测及测量精度提高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吸引了众多关注.量子信息学中量子态的传输是个现实问题.在一个开放自旋压缩模型中如何实现高保真的量子态传输是本文讨论的主题.本文探讨基于开放自旋压缩模型进行量子态传输时保真度随时间的演化动力学,并由此寻求提高量子态传输保真度的有效途径.除了讨论自旋压缩效应、环境记忆效应及磁场等对量子态传输的影响外,还对耗散模型、自旋-玻色子模型及退相位模型等3种不同的系统-环境耦合模型中的保真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构造非马尔可夫性环境、调控自旋压缩效应和外加磁场等均可以有效提高量子态传输的保真度,并发现在3种不同的耦合模型中,退相位模型的量子态传输保真度受到的抑制效应最弱.

    自旋压缩模型量子态传输保真度量子态扩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