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论坛
江汉论坛

曾成贵

月刊

1003-854X

jhltzbs@163.com

027-86789435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5号

江汉论坛/Journal Jianghan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代歌》问题新论

    李文才
    8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歌》作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口传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一些鲜卑族早期历史情况的信息,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史诗的性质,但是不应该片面夸大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田余庆《<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一文围绕"代歌内容实际上应该就是拓跋史诗"这一核心观点进行的各种论证,不仅存在预设观点、"以论代史"的突出问题,而且论证也存在科学性问题,诸如"代歌的正式名称是真人代歌""燕魏之际鲜卑歌"、代歌与"北歌"的关系、对"真人"含义的诠释、"邓渊定律吕,协音乐"的真实意涵、歌谣的作用甚过文字等问题,皆存在严重误读,从而无法准确认识《代歌》的性质.《代歌》作为《真人代歌》的简称,在古代文献亦记述为《真人歌》《国语真歌》,《代歌》作为北魏掖庭、郊庙宴飨等场合演唱的鲜卑族歌曲,实际上是包含有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的拓跋氏、慕容氏等鲜卑各支族音乐在内的一种"泛鲜卑音乐".《代歌》具有鲜卑国家"史诗"的特性,它所歌颂的对象并不限于拓跋鲜卑,也包含了慕容鲜卑、吐谷浑等鲜卑诸族的开基、兴废事迹,透露出北魏统治者把鲜卑诸族视为同一民族的感情和心态.

    田余庆《代歌》真人慕容鲜卑史诗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风形成前史梳正

    王娟尼寅楷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如何处理理论与实际、实践的关系已有一些正确认知,而且还在进行着把理论和实际联系、结合起来的实践,并取得一定的理论创新成果.但是,遵义会议前党内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尝试总体上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进行的,尚未在全党成为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行为.因此,我们既不应高估这种尝试,否认延安时期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风形成的决定性历史贡献,但也不应过分贬低党的早期探索,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风的形成史成为没有历史传承的"断代史".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作风遵义会议

    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路径——以"两个结合"为分析视角

    陈荣卓杨广西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以"两个结合"为分析视角,可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历史演进提供方法论指导,厘清"枫桥经验"在产生、发展、创新过程中的历史逻辑,明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脉络.纵观"枫桥经验"60多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导,以良法善治为目标,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守正和实践上的创新.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立场,以大抓基层为鲜明导向,以法治思维为工作方法,以建设平安法治社会为目标追求,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具体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两个结合""枫桥经验"基层治理中国式现代化

    系统论法学视角下的多元解纷机制

    张文龙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的多元解纷机制不仅从理论走向实践,而且从司法的"权宜之计"发展成为国家治理战略,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当"去司法化"、"司法社会化"日益成为当代中国多元解纷机制发展趋势时,人们迫切需要为多元解纷机制之正当性提供理论基础.多元解纷理论诉诸多元价值来证立其正当性,却陷入悖谬性困境,面临多重悖论.系统论法学观察到,当代中国多元解纷机制之形成是以中国社会的功能分化以及法律系统的分出为基础的.据此,系统论法学认为,随着数字社会的兴起和发展,以数字司法为中心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将成为当代中国多元解纷机制的新形态.

    法治中国多元解纷机制功能分化系统论法学

    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统一的机制弥合

    秦前红王汝唯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资料和劳动方式的变革催生了多种类型的灵活就业群体,平台依附型就业者由此而生.就业权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是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统一的理论动因,但平台依附型就业者就业风险分担不平等、劳动基准保护不平等、司法裁判不一致等因素的存在,要求从现实层面注重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的保护.推动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应适度拓展社会保险权利,构建良性的风险分担机制;适度提供劳动基准保护,构建良性的生存保障机制;适度调整劳动关系认定标准,构建良性的司法裁判机制.通过找准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间的差距,来构建适宜的弥合机制,进而推动就业领域法律平等目标的实现.

    权利统一实质平等形式平等平台依附灵活就业者

    地方景观书写与文脉建构——以《元和唯亭志》为中心

    左鹏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文脉蕴含于地方标识性文化景观之中,景观书写与文脉建构多见录于方志等地方文献.唯亭曾因"潮过夷亭出状元"谶语而闻名,在明末清初成镇以后,地方文士即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借用邻邑的文化要素,命名、创作了"唯亭八景",以此打造唯亭人文丰厚的文化大镇形象.建造阜民霖雨桥并得到督抚两院题名,则显示了唯亭人善于利用政治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本地的文化资源.这些标志性文化景观,发明并继承了地方传统,共构并续写了地方文脉.

    景观书写文脉建构传统发明唯亭

    新时代民族传统节庆价值体现、品牌构建与特色凝练

    王志标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传统节庆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品牌和特色有助于提升其价值,但是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在价值体现方面,应当将民族传统节庆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强化文化价值来提升经济价值,通过经济价值维系文化价值.在品牌构建方面,应当充分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利用新的文化创造要素,形成良性反馈机制,推动民族传统节庆品牌建设.在特色凝练方面,应当着力从文化内涵、地域特征、产业融合、呈现形式等方面凸显特色.总之,品牌构建、特色凝练都是民族传统节庆的"内功",价值体现则是民族传统节庆的"外功",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建构具有新时代中国气派的节庆体系.

    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价值文化品牌文化特色

    作品选

    封4页

    本刊征稿启事

    《江汉论坛》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