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淮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淮论坛
江淮论坛

计永超

双月刊

1001-862X

rwskjhlt@188.com askyjhlt@mail.hf.ah.cn

0551-3438336、3438337

230053

安徽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

江淮论坛/Journal Jianghuai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刊物。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

    安翔宇王明生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从"一块整钢""科学体系""理论结晶"的思想定位来看,这一思想体现着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的本质规定性.立足党的二十大对这一思想的新定位新诠释新升华,从"一块整钢"完整把握思想内容、思想特质、思想哲学的整体性,从"科学体系"全面把握逻辑展开、要素组合、层次结构的系统性,从"理论结晶"深刻把握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世界性贡献的学理性,是从本质规定性上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内在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

    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与路径选择

    曾凡银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经历了萌芽尝试—快速发展、问题凸显、制度跟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三个重要阶段;通过顶层设计推进"综合法+基本法+配套法"法律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法规政策标准精准化体系化,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框架.面对国外农业跨国公司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与国内绿色转型难题,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及土地改良经验,健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强制性和约束力;完善高标准农田绿色建设制度,激发村集体、农户参与和自治的积极性;严格农业绿色认证体系,增强信任度和信任溢价;构建农业绿色"产销连携"、科技连带和产业融合联动新机制,促进乡村绿色振兴、农民增收.

    农业绿色发展制度演进制度框架路径选择

    清华简《畏天用身》的结构与义理

    曹峰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文意可以将清华简《畏天用身》分为七个章节.此文认为既要重视天(人力之外不可控制的因素),也要重视人自身的意志和能力.虽然是天人二分的思路,但较之天,作者更强调人,强调"心"的能动性、"作"的必要性、"知"的有效性、"法"的重要性.此文希望有为的统治者能够圆方并行、动静相养,具备最大的冷静、顽强以及最高的智慧,不达目标不罢休.为此,统治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坚持不懈地努力,秉持坚定的信念,充分发挥人的认识能力去把握和利用事物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行动时既要遵循普遍法则,也要机动灵活,随时应变.高明的统治者既能"从中",充分发挥心灵的能动作用,又能够"致中",达到政治艺术的最高境界.此文是一篇典型的政论文,论述的是受统治阶层欢迎的"主术",重点在于如何展开积极的政治行动,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文章虽然也体现了维护传统、尊重恒道的一面,但更具要求变革、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质.此文并无强烈的学派特征,儒家、法家、黄老道家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将其视为战国中期前开始酝酿变法运动的启蒙文章,可能更为合适.

    清华简《畏天用身》行动理论主术

    清华简《畏天用身》思想探微

    陈民镇宋亚飞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畏天用身》是一篇新见战国佚籍,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该文主张天人相因的天人观,强调天与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凭依,不可偏废.具体到人的因素,该文主张注重事在人为的实践观,认为"用身"是"作"的途径、"图"是成事的关键、"作"是"知"的基础.至于如何"作",作者认为需要勉力、谨慎、有"恒"、有"法",并强调"知其不可而不为".该文的思想与《恒先》《心是谓中》等战国竹书有较密切的关联.

    清华简《畏天用身》天人观实践观

    创制建神——清华简《五纪》"建神正向"章研究

    马上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五纪》简19-21描述了后帝"建神正向"的过程,以此段为根据可绘制出十八大神的位置图.后帝是创制而非创世,其"建神正向"是在一定基础上完成的(如天圆地方的空间框架等).后帝实际建神的对象是四冘、四柱、四唯十二神,此十二神分别位于与其名称相配的十二个方位.此过程反映了后帝"惟王建国",试图"辨方正位""敬授民时"等目的.除了神祇的排位,德目也是此章不可忽视的部分,众德目的选择和排序是作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意为之的结果,其中"中(忠)"最特殊,中、忠有本质区别,但不可割裂,并存于《五纪》中有一语双关之效,构成以"中"为最高德目的"五合一"模式,即所谓"六德合五建".联系创制图与全文,也可对简97"正列十乘有五"提出新解.

    清华简《五纪》建神正向时空观五德创制

    由分而合:清华简《畏天用身》与战国天人观念重构

    刘子珍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畏天用身》围绕天人关系,在倡言天人相分观念的同时,又兼备天人相合的文化传统,揭示了战国天人相合观念所呈现的新面向.《畏天用身》所见天人相分观念并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作用,而是通过抬升人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此,《畏天用身》天人相合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与命运天、人与自然天的关系.但战国天人相合观念并不局限于此,还体现在人与主宰天、道德天的关系等层面.诸子根据其思想学说需要,又对天人相合传统观念进行重构,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天人相合文化传统的某些特征,同时又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清华简《畏天用身》天人观重构

    交互性视角下AIGC时代算法传播的转型研究

    陈小燕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AIGC带来了算法传播的交互转型,内容生成逐渐依赖人工智能程序.相比于传统媒介时代的传播生态,AIGC呈现出从人人交互到人机交互的变化,带来了内容生成与内容获取的自动化、模型化.传统媒介时代记者基于新闻采写的亲身实践活动让位于"人类+AIGC"协同式内容生成,创作流程也从过去的直接创作转变为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进行交互式创作.在形式上,AIGC展现出跨媒介形式进行内容创作的能力.算力的提升与数据的开放共享助推人机交互饲喂大模型走向完善,但非人类实体所进行的自动化内容生成也带来"无机社会"威胁.通过网络传播人机交互的关系研究,可辩证分析内容生成技术跃迁下的交互性,为算法传播的转型提供新思路.

    大语言模型算法交互性AIGC无机社会

    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财税公共法律服务的信息权利风险及其治理——以ChatGPT为例

    杨颖曹有康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技术载体的财税公共法律服务,是数字时代优化政府决策过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的基本单元.但是,在ChatGPT参与财税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技术理性突破与财税信息人格利益保护、数据歧视偏见与公共法律服务正义维护、深度伪造失控与公共法律服务安全保障之间的张力愈发凸显,可能会导致ChatGPT在参与财税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对公民信息隐私权、信息平等获取权以及信息信赖利益造成侵害.为此,应以构建财税公共法律服务的信息权利谱系为首要前提,从规范维度补全财税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参与规则,从运行维度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自我规制模式,以外部强制和内部规制为着力点实现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效用的最大化,以提升财税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性、智慧性、安全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财税公共法律服务信息权利风险ChatGPT

    论刑事诉讼的轻罪预防性治理模式——以附条件不起诉为中心

    余沁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诉讼制度如何有效治理轻罪,是我国助推刑事司法现代化的重大改革议题.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推进轻罪治理,需要建立起以附条件不起诉为中心的轻罪预防性治理模式.附条件不起诉能够推动轻罪治理的预防性转向、提供轻罪治理的预防性激励,以及引导轻罪治理的预防性控制.作为轻罪预防性治理模式的中心,附条件不起诉应当遵循适用条件明确、项目设置突出矫治价值、监督考察程序健全的基本范式.随着实践与理论的推进,可以在未成年人案件、醉驾类案件、"超市盗"类案件等轻罪场景中进一步探索完善这一制度的具体适用,激发其实现轻罪预防性治理的活力.

    轻罪案件附条件不起诉预防性治理模式有效治理

    实现能源脱碳目标的进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张坤潘家华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评价标准和行动纲领.在时间进程过半的中期节点,评估显示当前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不甚理想.考虑到17项目标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难以同时同步推进各项目标.结合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的面向深度变革的切入点组织框架,首先梳理实现能源脱碳目标的动力机制.其次剖析实现能源深度脱碳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消纳能力有所滞后,发展中国家能源脱碳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化石能源消费反弹牵制零碳能源转型,能源深度脱碳所需关键技术尚不成熟.最后建议应该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提高零碳电力消纳水平;加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资金导向性转换;化石能源短期提质增效,长期有序减退;攻关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能源深度脱碳奠定基础;建立零碳微单元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脱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实现.

    可持续发展能源脱碳气候融资可再生能源零碳微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