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

琴钢

旬刊

1004-0412

jlyx@vip.163.com

0431-88929506,88966360-8312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吉林医学/Journal Jil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讲座、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理讨论、写作辅导、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基层园地、误诊分析、护理园地、中医·中西医结合、读者·编者·作者、医院改革等近20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个体化饮食管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新
    735-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个体化饮食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治疗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个体化饮食管理.干预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肝功能指标、门静脉压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以及转铁蛋白(TR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主干内径与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且血流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心理领域、生活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独立性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个体化饮食管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肝功能指标以及门静脉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营养风险评估个体化饮食管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营养状况生活质量

    改良鼻导管固定法在儿童氧疗中的应用价值

    顾利伟程杏花梅娟
    738-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导管吸氧的固定方法在儿童鼻导管吸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2 年 6月杭州市临平区中医院吸氧患儿 8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双腔鼻导管鼻翼两侧固定法,观察组应用改良耳套式耳后固定法,观察两组吸氧效果、首次脱管时间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吸氧有效率为 85.00%,观察组吸氧有效率为 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脱管时间为(20.5±1.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50±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发生人数为 6 例,少于对照组发生人数 19 例,观察组MARSI首次发生时间为(16.9±2.3)h,长于对照组MARSI首次发生时间(5.5±1.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导管吸氧的固定方法在儿童鼻导管吸氧中有良好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MARSI的发生率,减少鼻导管的脱管率,增加患儿治疗舒适度.

    鼻导管吸氧固定方法儿童氧疗皮肤损伤

    以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为导向的干预模式对急性脑梗死心理状况、神经功能的影响

    吴红英
    74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以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为导向的干预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上以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为导向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和神经功能、治疗时间、满意度、抢救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干预4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均有好转,且研究组神经功能受损好转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研究组绿色通道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溶栓DN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4个月后,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以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为导向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理状况.

    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心理状况神经功能

    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杨曦魏云欣吴春燕
    744-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90 例,对患者的个人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采用数字标记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各 45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满意度、休克指数、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休克指数(0.91±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院前延迟原因分析

    马文莲欧秋云陶贵惠
    747-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探究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延迟的各项院前影响原因,以便为后续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2023 年 7 月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13 例,其中 150 例需要使用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后再灌注,院前延误时间以 6 h为界点,分为≤6 h组,与>6 h组,各 75 例,比较分析影响院前延迟因素.结果:≤6 h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0.27±9.38)岁,女性占比 26.67%,糖尿病占比 10.67%;>6 h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6.24±8.27)岁,女性占比 45.33%,糖尿病占比 33.33%,≤6 h组患者年龄、女性、伴有糖尿病高于<6 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患者伴有脑血管意外占比 9.33%、既往心绞痛占比 49.33%、不典型胸痛占比 10.67%、夜间发病占比 22.67%;>6 h患者患者伴有脑血管意外占比 21.33%、既往心绞痛占比 70.67%、不典型胸痛占比 61.33%、夜间发病占比 38.67%,≤6 h组各项影响因素均低于>6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调查得知,对于再灌注患者来说,院前延迟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既往心绞痛、不典型胸痛、夜间发病等因素,年龄较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再灌注时间延迟现象,而且合并症状多,预后效果较差,临床上应对该方面予以重视,并针对这些因素,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以减少院前延迟治疗情况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院前延迟原因分析

    基于集体模式的认知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

    查天柱岳英董怡君
    750-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集体模式的认知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2021~2022 年老年脑卒中患者 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 75 例,对照组行常规一对一认知干预,研究组行基于集体模式的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MoCA评分、MMSE评分、SF-36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oCA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MMSE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SF-36 评分的生理功能、精神、精力、情感职能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研究组(97.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集体模式的认知干预可显著改善对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集体模式的认知干预老年脑卒中认知障碍生活质量

    术前体验结合术中保温对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

    刘筱凌周紫薇张赵一
    753-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术前体验结合术中保温对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 108 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4例,均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添加术前体验结合术中保温干预,对两组的术中核心体温、术毕低体温发生率、凝血功能及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入室时(T0),两组的鼻咽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诱导时(T1)、手术开始后 30 min(T2)、手术开始后 60 min(T3)、手术开始后90 min(T4)、手术开始后 120 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h,观察组的各项凝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间,观察组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评分≤4 分的占比高于对照组,该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术前体验结合术中保温可降低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改善其凝血功能,并减少苏醒期间躁动的发生.

    术前体验术中保温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低体温躁动

    腹腔巨大间质肿瘤伴小肠间质肿瘤1例

    李长平郭吉庆
    757-759页

    腹腔小肠间质肿瘤

    肝脏良性肿瘤1例

    金顺实铁文静金爱花
    759-760,封3页

    肝脏良性肿瘤丙型肝炎

    吉林医学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