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探究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延迟的各项院前影响原因,以便为后续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2023 年 7 月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13 例,其中 150 例需要使用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后再灌注,院前延误时间以 6 h为界点,分为≤6 h组,与>6 h组,各 75 例,比较分析影响院前延迟因素.结果:≤6 h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0.27±9.38)岁,女性占比 26.67%,糖尿病占比 10.67%;>6 h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6.24±8.27)岁,女性占比 45.33%,糖尿病占比 33.33%,≤6 h组患者年龄、女性、伴有糖尿病高于<6 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患者伴有脑血管意外占比 9.33%、既往心绞痛占比 49.33%、不典型胸痛占比 10.67%、夜间发病占比 22.67%;>6 h患者患者伴有脑血管意外占比 21.33%、既往心绞痛占比 70.67%、不典型胸痛占比 61.33%、夜间发病占比 38.67%,≤6 h组各项影响因素均低于>6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调查得知,对于再灌注患者来说,院前延迟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既往心绞痛、不典型胸痛、夜间发病等因素,年龄较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再灌注时间延迟现象,而且合并症状多,预后效果较差,临床上应对该方面予以重视,并针对这些因素,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以减少院前延迟治疗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