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田
金田

月刊

1003-0832

jtzazhi@126.com

0775-2663720

537000

广西玉林市为民路1号市政府新办公楼

金田/Journal Jin Tian
查看更多>>《金田》杂志于1973年创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文学艺术类专业期刊,由我国大文豪茅盾先生亲笔题写刊名,由广西玉林市文联主管主办,系维普、万方、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集可读性、实用性、前瞻性、学术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啊,拓荒者》

    李艳艳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在她的《啊,拓荒者》著作中,本论文主要着重探讨女主人公在男权压迫下,坚持女性主义意识.拓荒者对土地充满了深情与热爱.女主人公克服困难,带领拓荒者不断开拓土地,促进现代文明.除此之外,女主人公不断解放自身和坚持女性主义.最终真正认可女性身份,发挥独特魅力,使人类与土地能和谐共存.唤醒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终生发展具有指导性影响.

    薇拉凯瑟女性意识土地文明生态女性主义和谐

    对乐天诗中杨贵妃、琵琶女和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分析

    高梦琪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对白乐天诗中的杨贵妃、琵琶女和卖炭翁的形象做了分析.对杨贵妃的人物形象分析分为三个方面:一、美丽多情,二、夺目耀眼,三、悲剧人生;对琵琶女的人物形象分析分为三个方面:一、羞赧哀怨,二、跌宕起伏;三、唏嘘人生;对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分析分为两个方面:一、艰苦营生,二、无奈心酸.

    杨贵妃琵琶女卖炭翁人物形象

    阿富汗民族与阶层问题探析——以《追风筝的人》为中心

    聂敏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是一部虚构与现实相互交织的政治史诗,小说以温暖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及其生存于此的人们,不仅对战争提出了强有力的控诉,而且对阿富汗的民族问题也做出了深刻的反映.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探析阿富汗的民族与阶层问题:一是以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阿富汗真实历史为创作背景;二是阿米尔与哈桑、父亲与阿里等人物关系的层面;三是阿富汗人移民美国后的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方面.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平等的民族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产生了对其民族、社会和文化重新审视的效果,对于阿富汗的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

    追风筝的人阿富汗民族宗教

    汪曾祺与沈从文写作特色比较

    文小叶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与汪曾祺两人均属于我国京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二人也是典型的师生关系,所以两人在我国文坛发展史上,创作出了众多瑰丽的文学财富,并且为我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就将从汪曾祺与沈从文在女性角色塑造、散文创作以及小说创作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二人在我国文坛历史上的杰出贡献进行阐述,以期客观展现出二人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独特地位.

    汪曾祺沈从文写作特色对比

    漫谈《文心雕龙·情采》中文学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郝嘉敏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心雕龙》,中国五世纪束出现的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宝贵而瑰丽的明珠.《文心雕龙》以其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探索了文章体裁、写作方法、艺术技巧,至今仍产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其中,《情采》篇主要探讨了文学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论,反映了刘勰为反对当时南朝“讹滥”文风而提出的健康文学该拥有的风貌.这为后世文学创作原则与审美范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刖主要从情采之自然,情采之关系两方面入手,浅析《文心雕龙·情采》中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文心雕龙·情采》内容与形式情与采

    浅谈《西厢记》喜剧氛围中的悲剧因素

    郑音妙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爱情主题闻名于世的《西厢记》,以其较高的艺术造诣,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婚恋文化,对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戏剧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其大团圆的喜剧结局深入人心,但是细心品读我们仍能发现一些渗透在喜剧氛围中的悲剧因子.

    西厢记喜剧悲剧女性

    新时期女性魅力的潜悲情——析毕淑敏笔下的卜绣文形象

    张颖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部分女作家掀起“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浪潮至新时期女作家们关注女性命运及女性健康成长,中国的女性主义思潮可以说经历了一个艰难突破的探索时期.近乎完美的女性魅力书写都伴随着艰难困苦的自我救赎,这种救赎不免又加深了女性在社会环境之下的潜在悲情.本文将从毕淑敏代表作《血玲珑》出发,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视域中浅探新女性卜绣文的潜悲情.

    新时期女性魅力潜悲情

    《目送》:发人深思的双重视角写作

    吴海琪
    4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送》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在作品中,她倾情描写处于生活底层的普通大众,同时也将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公众人物拉下神坛.她用细致入微的笔法,将自己的生活遭遇抑或是基于集体的家庭生活一一诉诸笔尖,以一种真挚的反思精神,从自己作为一个女儿同时也作为母亲的双重视角,道出了其对于与孩子相处的尴尬与无奈和对已故父亲的无比愧疚以及对年高健忘母亲的深切关怀.《目送》以温暖的笔触在人们的心灵上书写,规劝人们弃恶扬善、“及时行孝”.

    《目送》龙应台双重视角及时行孝悲悯情怀

    灵魂的归宿——班扬作品主题圣经解读

    郑茂
    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扬的自传讲述了他如何被罪恶感捆绑,如何经历悔改,最后在上帝的救赎恩典中得到新的生命.在《灵魂城圣战》中,班扬用寓言的方式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化为灵魂城的失丧、争战和得救,盼望人人都得到灵魂的自由.

    班扬灵魂恩典

    用诗意与浪漫救赎灵魂——探析《晚祷》文本的艺术手法

    赵耀宗
    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韵,作为中国文坛的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特有的古典浪漫手法构建着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其成就与被关注的程度却不相符,与此相比,她细腻的笔触和对个体的精神内在层次的关注,与人性中美好的展示,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探讨和研究的.

    蒋韵《晚祷》艺术手法中西方对比浪漫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