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田
金田

月刊

1003-0832

jtzazhi@126.com

0775-2663720

537000

广西玉林市为民路1号市政府新办公楼

金田/Journal Jin Tian
查看更多>>《金田》杂志于1973年创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文学艺术类专业期刊,由我国大文豪茅盾先生亲笔题写刊名,由广西玉林市文联主管主办,系维普、万方、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集可读性、实用性、前瞻性、学术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玫瑰门》和《大浴女》解读铁凝的女性观

    吴晓霞
    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是铁凝永远的主题,她一直致力于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她的成熟、独特的思考体现在《玫瑰门》和《大浴女》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这些女性与命运的关系,解读铁凝独特的女性观.铁凝对女性充满善意、爱和体贴,深入探索女性的内部世界,女性由自我异化到自省,她们在生存困境中不断挣扎,内部觉醒不断深化,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依附于男性,寻找心中的栖息地,从中依稀看到女性美好的未来.

    铁凝《玫瑰门》《大浴女》女性观

    《遇合奇缘记》人物生平索隐

    黄茜子强伟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遇合奇缘记》是稀见的清代女性剧作,作者以“实录”方式记录自己的情感故事,但有意隐去剧中人物的真实身份,通过对剧本的精读细梳,搜寻到一些人物身份及生平的资料.

    《遇合奇缘记》人物生平身份

    《西厢记诸宫调》中崔母形象的再塑造

    张廷廷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厢故事的流传和演变中,《西厢记诸宫调》是关键性的一部著作,而崔母形象可以说是对《莺莺传》的改变和创新中最为突出和关键的塑造,并且这种创新不是凭空创造的,本文拟论崔母形象的再塑造及其改变创新的原因.

    《西厢记诸宫调》崔母形象再塑造原因

    从审美体验看“十七年”文学创作的美学范式

    张婧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体验作为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精神现象,蕴含着感觉、知觉、情感等人类具有的诸多精神因素,是审美活动的中枢.“十七年”文学的政治移情与审美转换,作为审美体验在特殊艺术创作中的特殊显现,使生活转化为作家审美体验的对象即文学创作的客体,使客体显露出文学意义和美学价值,形成了“十七年”文学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一元独尊,凸显政治的美学范式.

    审美体验“十七年”文学美学范式

    铁凝作品中的教育诗——读《哦,香雪》《孕妇和牛》和《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甘瑞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铁凝的三部作品《哦,香雪》《孕妇和牛》《没有纽扣的红村衫》的分析,认为铁凝的这三篇作品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是三首唯美的教育诗,作者通过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境的描述,表达了对教育这一问题的关注.而且也说明了铁凝是一位独特而有个性的作家,既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遗世独立,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去关注教育这一社会问题.

    教育意义教育诗小说唯美

    简论宋荦的诗歌

    蔡树春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荦为清初“雪苑六子”之一,康熙中开府江南,与王士稹主持南北风雅,声名卓著.作为清初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宋荦不仅诗歌创作颇丰,并且各具特色.

    宋荦诗歌分类诗歌特色地位影响

    京派文化视野下废名《桥》的意境美浅析

    吴延生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境”美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家追求的极致.因为它是作品格调、蕴涵的平台.现代大家废名作为京派小说的开创者,更是看重“意境”,开“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之风气.在京派文化视域下以《桥》为视点加以考察,透视其“意境”及其营造之因,探讨废名营造“意境”实为一种独有的人生态度和体悟生命的方式.有其特殊的审美、文化研究价值.

    现代小说废名《桥》意境审美

    浅谈唐诗《寻隐者不遇》的禅学思想

    王涛
    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禅是中国的产物,南禅宗在唐代中晚唐的文人圈产生巨大的影响,唐代诗人贾岛早岁曾为释子,受禅学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结合解构主义批评方法将禅学与贾岛诗歌《寻隐者不遇》相联系,分析诗歌中禅学思想.

    《寻隐者不遇》禅学贾岛

    不同结构的“为人生”——对两篇《狂人日记》的解读

    朱小艺
    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由鲁迅的《狂人日记》拉开序幕,以“狂人”我的自述,讲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并对封建礼教发出有力的控诉;俄国作家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讲述了一名穷书记员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被沙俄专制统治所残害,最终理想破灭,自己崩溃.两篇小说名字一样、体裁一样,两个狂人都貌似神殊,都采用讽刺的艺术形式,但形同质不同,在思想本质上,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果戈里难以企及的.笔者拟从创作本质和思想上对两篇《狂人日记》进行解读.

    契合点借鉴独创

    寻求文化之根,探索生命之源——读韩少功的《山南水北》

    武建伟
    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山南术北》,是韩少功手根作品的重要代表之一.作者用散文式的语言和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身边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与客观性,记载了作者隐居在湖南汨罗八溪峒的乡土田园生活.通过自己切身的乡村生活体验,感知到城乡的巨大差异.在山青水美的环境中,韩少功抛开城市的喧嚣和杂念,用心感悟乡间的草木人情,重拾乡问那份简单与安详,去寻求文化之根,探索生命之源.

    《山南水北》韩少功文化之根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