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半月刊

1002-5766

010-68019057 68039094 68768091

100836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经济管理/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国家经济发展方针和改革举措,探讨经济管理理论,传播先进管理经验。报道经济管理的最新动态,对经济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及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剖析。适合各层经济管理人员、经济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贸易、数字产业价值链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检验

    侯慧芳张少军谌瑞华
    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贸易新业态的数字贸易,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变革的关键动能.本文基于1999-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贸易、数字产业价值链的嵌入度、地位指数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指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从理论机制出发,创新性地从数字产业价值链嵌入的角度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数字贸易对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发现如下:数字贸易可以显著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速度和合理化均有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贸易融入数字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过程中,会通过减少后向嵌入度和增强前向嵌入度,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作用.在跨越价值链跃升效应与用户规模效应的门槛值后,数字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将呈现边际递增效应.发展中国家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参与数字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方向.本研究可为发展中国家在加强数字基础建设、提高数字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合理的经验支撑与参考依据.

    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数字产业价值链

    双重股权结构与企业数字化——来自美国中概股企业的证据

    余典范杨佳琪
    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重股权结构能够缓和企业股权融资与控制权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助力企业数字化这一长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的推进.本文以2009-2022年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为样本,考察双重股权结构下数字背景高管掌握实际控制权对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保障数字背景高管实际控制权,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双重股权结构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缓解股权融资约束两条渠道提高了企业数字化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初创期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和短期市场压力较大的企业,双重股权结构对企业数字化的推进作用更显著.此外,在设置了"日落条款"的企业和外部监督力度更强的企业中,双重股权结构潜在的代理问题能得到有效缓解,此类企业采取双重股权结构上市后,企业数字化成效更明显.本文的分析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双重股权结构上市制度、破解企业内部数字化动力不足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双重股权结构数字背景高管企业数字化

    儒家文化中的创新因子——来自中国家族企业的证据

    窦军生黄阳游夏蕾
    4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力量.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主干,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决策和行为.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儒家文化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管理学者贡献全球管理理论发展的应有行动.来自中国A股1882家上市公司7620个观测样本的经验证据表明,儒家文化会显著促进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正式制度与儒家文化在促进家族企业创新投入方面表现出替代效应,外来文化会削弱儒家文化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影响,而且儒家文化对家族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控制人育有男性子嗣的样本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内在机制表明,儒家文化可以通过克制控股家族对约束型社会情感财富的追求、促进他们对延伸型社会情感财富的追求、缓解企业内部代理冲突三条路径影响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儒家文化同样能显著提升家族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本文结果提供了儒家文化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的直接证据,拓展和丰富了社会情感财富框架在儒家文化传统中的独特解释逻辑.

    儒家文化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社会情感财富代理理论

    区块链技术驱动的平台价值共毁到价值共创——以京东智臻链为例

    杨学成郭景
    6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生态系统多主体价值共创过程中面临着价值共毁的风险,如何治理共创冲突并促进价值共创成了亟待解决的管理难题.由于具有建立多方共识、增进互信方面的技术优势,区块链技术能从根本上重塑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逻辑.本文选择京东智臻链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典型案例,以电商平台为场景,结合实践理论与服务主导逻辑,构建了"价值共毁—价值恢复—价值共创"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发现包括:价值共毁并非单一过程的结果,存在向价值共创转化的可能;平台生态中导致价值共毁的影响因素包括数字化缺失、信息不对称、信任缺失、资源滥用和消极意愿;区块链共识机制能够控制价值共毁的前因因素,重塑平台生态系统内的资源结构、信任关系以及互动规则;价值恢复是共毁转向共创的关键机理,转换过程包括"共识缺失—共识建立—共识约束"三个阶段.本文丰富了平台价值共创的理论框架,为价值恢复机制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平台如何基于区块链治理价值冲突、促进价值共创提供了实践启示,有助于实现平台生态中价值增值的整体目标.

    区块链技术共识机制价值共毁价值共创价值恢复

    在位企业数字服务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基于主导逻辑转换的纵向案例研究

    李全升苏秦高建民
    8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在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如何驱动在位企业实现转型的支配性与适应性,成为在位企业数字服务化转型中面临的关键难题.本文立足主导逻辑转换视角,通过对三一重工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主导逻辑生成与转换的在位企业数字服务化转型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在位企业数字服务化转型的主导逻辑生成,是企业阶段化关注焦点与其关键战略行动事件的因果逻辑相互适配,并与嵌入的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在位企业数字服务化转型的主导逻辑并非一成不变,实现转换的关键动力来源于企业所嵌入的情境因素动态平衡变异抑制与变异涌现.主导逻辑转换是通过基于机会寻求的变异涌现来弥补占优逻辑产生的变异抑制,进而提升主导逻辑的灵活性与适应能力.第三,在位企业数字服务化转型本质上是主导逻辑生成与转换发挥"过滤器"与"透镜"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适应能力取决于环境线索感知与主导逻辑的选择变异过程相匹配.本文从主导逻辑转换的视角出发,对在位企业数字服务化转型的基础服务、延伸服务、智能服务三个阶段的转型过程进行了完整呈现,厘清了数字服务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为在位企业在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突破路径依赖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位企业数字服务化主导逻辑动力机制纵向案例

    不确定性感知与企业创新同群效应

    陈红张航
    10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政策环境变化,同群企业的创新活动已然成为企业制定创新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文本挖掘法提取企业年报的特定文本内容,测算企业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程度,力图突破企业决策之间相互独立的假设,探究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创新同群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程度愈高,企业创新同群效应愈强.机制分析表明,当处于信息劣势的追随者企业感知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时,倾向于学习具有信息优势的领导者企业的创新决策,而领导者企业的创新决策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外部信息环境越差,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创新同群效应的影响越显著,这些都与信息学习理论的预期一致.异质性分析显示,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及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创新同群效应更容易受感知到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就如何稳定市场主体的政策预期、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提供了有益启示,为企业建立科学的创新决策机制提供了经验支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企业创新同群效应信息学习

    地方政府债务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基于隐性债务"城投债"的证据

    郭思永
    12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债务在挤占企业融资空间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经营现金短缺的可能性增大.本文以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上市公司是否通过调整现金股利策略来应对.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降低了当地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发放倾向和发放强度,且股利发放倾向在非国有性质的公司中会更低.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和盈利波动性,抑制了当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债务较高地区的上市公司通过低股利策略保留了更多的现金储备.本文从政府债务角度丰富了公司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地方政府债务微观经济后果的文献,还为通过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来解决企业现金分红的后顾之忧,提振投资者信心和活跃资本市场提供了政策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现金股利城投债融资约束

    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

    郭娜胡丽宁
    147-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杠杆操纵会加剧企业财务风险、降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借助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信贷决策进行变革,能够对企业杠杆操纵行为进行识别和约束.鉴于此,本文以2010-2022年商业银行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逐笔贷款为银企信息链接,研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行为,该结果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充分发挥银行信贷资源效应与监督效应,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加强企业监督两方面约束其杠杆操纵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在资产规模较大、非制造业及去杠杆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从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的视角对企业杠杆操纵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结论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银行金融科技杠杆操纵资源效应监督效应

    创新价值审核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科创板IPO审核问询的经验证据

    张宗新叶润
    16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价值审核是科创板IPO审核问询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19年7月—2023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IPO审核问询函,采用Word2Vec方法构建问询监管语境下的科创属性词典,聚焦创新价值审核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价值审核能够有效提高IPO企业传递的创新信号质量,提升一级市场发行定价效率和二级市场运行效率.机制检验表明,创新价值审核通过增强IPO询价机构博弈充分性以及减弱投资者非理性偏差,共同作用于提升科创板市场的定价效率,促使科创企业获得合理的市场评价.异质性检验表明,创新价值审核对定价效率的提升作用在高媒体追捧、低"热市"效应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创新价值审核通过其预警效应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注册制问询函监管有效性的认识,为创新价值审核监管实践提供了政策启示.

    创新价值审核定价效率科创属性投资者关注

    增值税有效税率下降能否促进企业实体投资

    李石强冯卓
    188-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降低增值税有效税率被普遍认为能够促进企业的投资意愿.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企业两期投资选择模型,在理论上讨论增值税有效税率下降会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然后,本文以2000-201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将企业被税收改革政策覆盖的次数作为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增值税有效税率下降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下降并未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率,而是提高了企业包括持有现金在内的金融资产投资率,检验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产能利用率是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关键因素.如果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由于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压制而不够高,企业在不同资产之间的理性选择就可能使减税政策无法达到促进企业实体投资的目的.本研究增进了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理解,揭示了减税政策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所需的条件,对促进经济"脱虚向实"提出了政策建议.

    增值税固定投资金融投资产能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