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科学
经济科学

刘伟

双月刊

1002-5839

010-62751488

100871

北京大学法学楼4层

经济科学/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研究刊物。发表有关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世界经济、中外经济史、经济统计、人口经济学等方面的论著,刊登书刊评介、读书札记、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经济界人士及经济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邱海平
    5-8页

    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要义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质生产力研究笔谈

    5页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蒋永穆
    8-14页

    如何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刘震
    14-1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策略思考

    张辉
    16-19页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方敏
    19-22页

    环境规则治理与全球绿色价值链

    刘瑞喜韩剑张庆勇
    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41 个经济体 36 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环境卫星账户数据以及346 项具体的区域环境规则文本挖掘数据,在GVC视角下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以构建基于增加值贸易隐含碳的绿色价值链贸易核算模型,全方位考察环境规则治理对全球绿色价值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区域环境规则动态深化显著提高了缔约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绿色增加值贸易水平,且在不同规则和国别之间表现出强烈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区域环境规则深化主要通过结构效应、减碳效应以及技术效应共同推动全球价值链的绿色化,不仅能够促进缔约方增加值贸易结构的绿色升级,也能够推动全行业减碳以及国际绿色技术创新合作.而且,随着国内环境规制强度、绿色研发支持水平以及政府效率和监管质量等制度环境约束的提升,区域环境规则对绿色价值链的推动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

    全球绿色价值链环境规则治理行业绿色增加值绿色新质生产力

    中国地方的拉弗曲线——契税税率自主下调与城市财政能力

    唐飞鹏
    4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何在财政重压下,一些地方反而利用自由裁量权下调了契税这一重要地方税的基准税率?本文研究发现,下调契税税率非但没有削弱地方财政能力,反而对其有提升效应,尤其是在三线及以下、投资投机性需求旺盛、房租收入比高的城市.对住房减税的拉弗效应优于对土地及其他房屋,全部标的物一起减税的效果最佳.在机制上,下调契税税率能够产生"放水养鱼"效应,助力楼市"保交付"、"促需求"、"去库存"和经济"稳增长";但也会产生税费替代效应,增加超额非税收入并导致更高的非税依赖度;由于地方是主动而非被动减税,因此其不会像在中央减税时那样为抵御冲击而加大税收努力或"节流"支出.进一步分析表明,下调契税税率有助于降低税收不确定性、举债规模,且对土地财政的影响保持中性,能够有效保障地方财政可持续.

    契税财政能力财政可持续性拉弗曲线财政自给度

    国地税合并与企业创新——抑制还是促进?

    蔡伟贤周颖惠朱迪
    7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3-2021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地税合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总体上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和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地税合并通过征税渠道抑制了企业创新,但通过治理渠道和税收营商环境渠道促进了企业创新,且促进作用在信息透明度较低、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地区营商环境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地税合并提高了企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兼具"提质"和"增效"双重效应.本文结论表明,统一、规范的税收征管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设现代化财税体系提供了经验支持.

    国地税合并企业创新税收征管公司治理税收营商环境

    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注册地和经营地的分离

    权盈月
    9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工商注册数据和网络招聘数据,研究了企业通过分离注册地和经营地来避税的行为.研究发现,企业注册地和经营地的分离普遍存在,例如,实际经营在上海崇明区的企业只占当地注册企业数量的3%.基于注册地的税收优惠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企业可以在不改变经营地的情况下,改变注册地以获取税收优惠.基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双重差分法显示,前海合作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31%—41%的企业分离注册地和经营地;2016 年 5 月 1 日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前海合作区的税收优惠吸引力下降,上述分离行为减少近 1/3.企业注册地和经营地的普遍分离,可能导致地区统计数字反映的是注册经济而非实体经济;也可能导致基于注册地址的税收优惠政策难以直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应该关注企业的实际经营地.

    注册地址经营地址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