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方福前

月刊

1000-596X

etbm@263.net

010-62510762

100872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ournal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是国家级综合性经济刊物。创刊20年来,在该刊面向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倡导下,一大批经济学人脱颖而出,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国内公认的重点专业核心学术期刊。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该刊瞄准理论与实证的结合,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经济的分析,背靠理论界,研究现实经济问题。针对我国理论界与企业界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在理论研究中加强实证分析,在实际工作研究中强化理论思维,就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产业研究、资本市场、热点追踪、案例分析、企业管理与实务运作等专题,推出精品,发掘新人,为经济和管理研究人员、企业家、政府官员、高校师生等关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富有启迪的资讯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司法"去地方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证据

    宋常何硕颖毕功兵程晓刚...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法治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司法"地方化"问题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是地方保护的一种体现,阻碍着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便是中央为此所做的一项重要司法体制改革举措.本文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巡回法庭设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微观企业层面检验司法"去地方化"制度创新对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巡回法庭能显著提高覆盖区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效应在更易获得地方保护的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以及政府补贴倾向型企业中更为明显,但不会受到企业所在地是否是巡回法庭驻在地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分割程度、地区契约执行效率和企业投资效率是巡回法庭设立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机制.本文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论断提供了新证据.

    司法地方化全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巡回法庭

    放松市场准入管制与劳动收入份额

    李金磊王磊黄远标
    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通过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发展成果是否合理分配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直接促进了市场主体进入,进而通过影响企业的垄断势力、创新研发和投资活动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主要来自员工工资待遇的提高而非员工数量的增加;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还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劳动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此外,政策效果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的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为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市场准入管制劳动收入份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市场是否挤出了信任:一个来自实验经济学的考察

    陈叶烽王嘉瑞丁预立潘意文...
    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场是否挤出了信任是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的经验品模型模拟了"有市场"环境,同时运用组内设计和数据平移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博弈结构完全相同的模型来刻画"无市场"环境,并设置了七个实验局分别剥离了市场中的语言描述、消费者选择权、商家定价权三个要素,从而全面对比了"有市场"与"无市场"时信任水平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市场能够有效提升信任水平,市场与信任可形成正反馈,这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消费者选择权与商家定价权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对称,其中消费者选择权是关键因素,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于构建一个良性有效率的市场尤为重要;再次,声誉是消费者选择权促进信任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本文加深了我们对市场自由竞争本质以及市场机制运行的理解,并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要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保障消费者权益.

    市场信任市场语言描述消费者选择权商家定价

    数字政府影响收入差距的U型模式:来自全球的证据

    徐现祥周荃葛尔奇陈希路...
    5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系统讨论了数字政府建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上,数字政府建设会因企业获取政务服务能力的差异而对收入差距产生异质性影响.实证上,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全球158个经济体的数据,使用历史出生率构建工具变量,揭示了数字政府建设对收入差距影响的U型模式:若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已较高,则进一步的建设会扩大收入差距;若建设水平较低,则结论相反.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中国应着重提升数字技术覆盖面和服务精准度,深化数字技术在再分配过程中的应用.

    共同富裕数字政府收入差距数字鸿沟

    国有企业工资溢价与形成机制

    宋扬石曜丞周广肃
    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三轮中国企业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CMEELS)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反事实分解方法,对2017-2021年国有企业工资溢价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这段时期国企相对于非国企存在工资溢价,工资溢价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层次上,形成国企工资溢价的主要原因是国企和非国企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高工资水平上,女性和农村户 口持有者等群体在非国有企业受到了工资歧视,因此上述群体中存在较大的国企工资溢价.据此本文建议未来应坚持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方向,有针对性地打破国企和非国企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约束,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

    劳动力市场国有企业改革工资溢价就业歧视

    企业ESG表现与商誉减值

    周泽将王怡晨雷玲
    8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企业的ESG表现能否应用于识别商誉减值值得关注.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ESG表现与商誉减值的关系.研究发现:(1)ESG表现越好的企业,商誉减值越少,这意味着企业的ESG表现具有商誉减值识别的作用;(2)良好的ESG表现可以视作企业未来业绩乐观、经营风险较小的积极信号,从而预示着较低的商誉减值;(3)在非国有产权性质、机构持股较少、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的企业中,企业ESG表现与商誉减值的负向关系更加显著;(4)ESG评级分歧会削弱企业ESG表现与商誉减值间的负向关系.本文基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视角将企业ESG表现与商誉减值联系起来,为有效识别和防范化解商誉减值风险提供了非财务维度的有益启示.

    企业ESG表现商誉减值未来经营业绩经营风险

    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宏观经济效应:兼论流动性监管的作用

    杨艳易伟
    10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逐渐升高的经济不确定性和预期转弱压力,通过强化预期管理来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变得更加重要,同时考虑到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实证和理论角度探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宏观经济效应,并兼顾考察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SVAR模型的经验证据表明,货币政策预期冲击表现为正向需求冲击,刺激宏观经济的同时引起货币政策的扩张性响应,流动性监管冲击具有相似的效果.进一步构建NK-DS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货币政策预期和流动性监管,利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和贝叶斯方法估计该模型,研究发现:引入预期可以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未预期到的成分仍较多;流动性监管能较好地防范流动性风险,稳定宏观经济,但监管带来的流动性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本文的结论对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推动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监管协同发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货币政策经济预期央行沟通流动性监管

    数字时代的国家治理机制:发展和安全的权衡

    李靖聂辉华
    11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速进入数字时代.与此同时,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官员治理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在治理方式上,从强调激励到强调监督;二是在考核内容上,从强调单一的经济指标到强调多元化指标.在提炼时代背景和两个转变的特征事实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权衡发展和安全的组织经济学模型,从数字技术的角度解释了官员治理机制的变化.主要结论是:第一,发展导向的契约严格优于安全导向的契约,除非安全负外部性非常大,或者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非常高.第二,如果委托人同时注重发展和安全,一定会对代理人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的考核机制.第三,数字技术导致的监督成本和发展导向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当监督成本非常高时,委托人应该采取发展导向的考核机制;当监督成本属于中等程度时,应该采取多任务的考核机制;当监督成本很低时,应该采取发展导向的考核机制.第四,安全事故带来的负外部性越大,委托人越是倾向采取多任务考核机制.本文的研究对于优化官员激励机制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理论启示.

    数字时代国家治理官员治理发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