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林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林研究
经济林研究

谭晓风

季刊

1003-8981

jjlyj-csfu@163.com

0731-8565852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经济林研究/Journal Nonwood Fores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唯一的经济林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由国内从事经济林生产、科研和教学的专家教授组成,在经济林学科领域肯有权威性。主要刊登国内外经济林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与发展动态,经济林生产形势和经营策略,并加强了实用技术和产业建设方面的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高州油茶杂交亲和性遗传评估Ⅰ

    张应中张坤昌廖柏勇李永泉...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杂交选育效率,提高南缘油茶的产量,改良其品质.[方法]选取高州油茶4个优树无性系,小果油茶、普通油茶和香花糙果茶各1个无性系,开展5×7的人工控制授粉试验.检测参试亲本染色体倍性,统计杂交试验的授粉花朵保存数量、保存率、坐果数量和坐果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不同无性系间亲和性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等遗传参数,综合评估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最终确定杂交优势亲本.[结果]参试亲本中,小果油茶是六倍体,普通油茶是八倍体,高州油茶和香花糙果茶是十倍体.40株母树共授粉套袋1 866个,保存1 465个,坐果713个,保存率在母本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2),坐果率在父本间(P=0.002)和母本间(P<0.001)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CG2和♂CG1组合的坐果率在不同组合间的二维交互效果最好.父、母本间平均坐果率最高的分别是香花糙果茶(♂CF1,63.92%)和高州油茶(♀CG2,55.14%).保存数量和坐果数量配合力混合模型中母本加性效应值高于父本;高州油茶坐果数量的母本一般配合力表现最高的是CG3(0.157),父本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是CG1(0.137).坐果数量组合间♀CG2×♂CG1的特殊配合力最高(0.177),其次是♀CG3×♂CG2(0.139).[结论]高州油茶种内杂交亲和性普遍高于种间杂交.香花糙果茶不适宜作为高州油茶、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的杂交母本,更适合作为父本或配置授粉树;高州油茶、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杂交可互为亲本,坐果率差异化和染色体倍性以及亲缘关系密切相关.综合杂交亲和性各遗传参数,CG3可作为优势母本,CG1可作为优势父本.

    高州油茶染色体倍性杂交亲和性配合力遗传评估

    普通油茶杂交子代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与选择

    吕欢欢伍岳峰李煜梁恬...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为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的19个F1家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并开展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对普通油茶的杂交子代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9个家系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95%,第1级分枝高的变异系数最大(95.39%),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10.3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9个家系的地径、果实性状、鲜出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干出籽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单株产油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性状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与单果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位面积产油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0.605、0.673;与果实纵径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76.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母本41-4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9.65);父本46-2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3.35);LY17号家系("41-4"×"51-6")单位面积产油量的特殊配合力最大(18.14).[结论]以单株产油量为育种目标,最终选出LY16、LY17、LY11共3个优良家系,选出13个优良单株.

    普通油茶杂交子代经济性状遗传分析选择

    银杏半同胞家系叶主要功能性状及组分含量差异

    许继业牟志刚刘国华郁万文...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银杏优良叶用家系.[方法]以38个银杏半同胞家系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主要功能性状(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和主要功能组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8个银杏家系的叶品质,并基于叶用价值对这些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不同银杏半同胞家系间叶功能性状及组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7.5%~36.3%.叶主要功能性状中单叶干质量与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主要功能成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的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主要功能组分仅有萜内酯含量与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较优的8个家系,表现为比叶干质量(或单叶干质量)和功能性组分含量较优.其中:18号家系的比叶干质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和叶片萜内酯含量最高;16、30、34、36、39、54、65号家系单叶干质量和单叶面积最大,比叶干质量、萜内酯含量中等偏上.[结论]可根据生产实践,进一步区划试验或定向推广16、18、30、34、36、39、54、65号这8个叶用优良家系.

    银杏半同胞家系功能组分差异分析叶用评价

    盐碱土壤冬枣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朱家瑞李新岗石国朝杨桂燕...
    36-4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盐分条件下冬枣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潜在功能,为盐碱条件下多年生果树栽培提供指导,同时为果树与微生物及环境之间互作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陕西省大荔县土壤盐分条件不同的冬枣园,采集结果树根部周围土壤样品,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利用16S和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及真菌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盐碱条件下,冬枣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优势真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盐分的增加会导致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降低,使其群落组成更加相似;过高的盐分会降低细菌中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功能细菌的丰度,减少真菌中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进而减弱微生物的代谢功能性.但是,高盐条件下子囊菌门和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Colidextribacter属、Pelagibius属等耐盐微生物均具较高的丰度.共现性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在应对盐分胁迫时,相比于细菌,真菌尤其是子囊菌门为维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而贡献得更多.[结论]土壤盐分是影响冬枣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微生物之间共生关系的关键因素.冬枣根际的嗜盐单胞菌属等耐盐微生物或可成为盐碱条件下冬枣栽培及盐碱土壤改良的可利用资源.

    冬枣土壤盐分根际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共现性网络

    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的发酵堆肥技术

    张雯琪李建安吴玲利唐润钰...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的利用率,减少剩余物不恰当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找到代替泥炭的轻基质材料以减少育苗成本.[方法]以尿素、发酵鸡粪、复合肥为氮源,以EM菌、酵素菌、强兴发酵菌剂为微生物发酵菌剂,将碳氮质量比调整至25∶1、30∶1、35∶1,共设计9个配方处理,通过发酵罐发酵和罐外后熟过程,腐熟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研究适合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发酵堆肥的氮源、菌剂、碳氮比,使发酵后的低改剩余物达到轻基质的要求.[结果]完成发酵后,处理A物料的碳氮质量比下降至19.85∶1,达到生物有机肥腐熟的要求(碳氮质量比小于20);处理A和处理B的物料基本能符合林木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标准(基质容重0.2~0.5 g/cm3,总孔隙度大于60%,通气孔隙度15%~30%,持水孔隙度45%~60%),其余处理的物料可与保水性能强、通气孔隙度大的基质混配,完善其物理性质.改造剩余物发酵过程中,氮源对物料理化性质的变化起着主要作用,氮源中尿素对物料理化性质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复合肥,最后是发酵鸡粪,而菌剂和碳氮质量比对物料理化性质的影响不显著.当碳氮质量比调整至25∶1时,物料的碳氮比能更快降低.[结论]建议使用尿素和EM菌对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进行发酵堆肥.

    油茶低产林改造发酵轻基质氮源微生物菌剂

    圆齿野鸦椿嫁接愈合过程的显微观察及嫁接体酶活性的变化分析

    黄航刘聪万瑞琪姜雪茹...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圆齿野鸦椿接穗在嫁接愈合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分析嫁接体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圆齿野鸦椿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嫁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2020年7月底,以野鸦椿为砧木、以圆齿野鸦椿为接穗进行嵌芽接.于嫁接后不同时间剪取嫁接体1.5 cm左右的茎段,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测定其酶活性.[结果]圆齿野鸦椿嫁接愈合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嫁接后第0~10天,为砧穗切口隔离层及愈伤组织形成期;嫁接后第11~20天,为砧穗结合部愈伤组织分裂增殖与连接期;嫁接后第21~26天,为砧穗结合部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维管组织期.嫁接后第0~10天,砧木切口处隔离层与愈伤组织开始形成的时间分别为嫁接后第3天和第5天,比接穗切口处隔离层与愈伤组织开始形成的时间分别提早3和5 d;嫁接后第14天时,砧穗结合部形成愈伤组织桥,隔离层消失;嫁接后第20天时,砧穗结合部构成形成层环;嫁接后第26天时,可见砧穗结合部位形成层细胞分化出新的导管和筛管,标志着嫁接体成活.此后,新分化出的维管束进一步分化,形成维管束混合群体.嫁接愈合过程中嫁接体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嫁接后第0~10天,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升高,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降低;嫁接后第10~20天,POD和CAT活性均先降后升,PPO活性逐渐下降,而PAL活性逐渐升高;嫁接后第20~25天,CAT和PAL活性均降低,而POD和PPO活性均升高.[结论]野鸦椿与圆齿野鸦椿均有较强的嫁接亲和性;嫁接后第26天之前是圆齿野鸦椿嫁接成活的关键时期.

    圆齿野鸦椿嫁接愈合解剖结构酶活性

    新疆不同产区灰枣和骏枣的质构分析

    黄瑶刘丰鸣赵文孙佳...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量化评价枣果品质的最佳方法,为确定食用和加工枣果的适宜采收期提供参考.[方法]在环塔里木盆地15个具有代表性的新疆主要红枣种植县市的枣园进行采样,采用TA-XT plus质地分析仪中TPA模式采集质地参数,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产区完熟时期灰枣、骏枣果实质地品质指标.[结果]灰枣的TPA参数中硬度、胶着度及咀嚼度最大的均为巴州若羌县的灰枣,巴州且末县灰枣的黏附性均大于其他产区,灰枣的内聚性、回复性最大的分别是阿克苏地区沙雅县、阿瓦提县的灰枣,和田地区灰枣的各TPA参数均偏低.各产区骏枣中:果实硬度最大的是阿克苏新和县的骏枣;果实弹性最大和最小的均为巴州骏枣,分别是若羌县骏枣、库尔勒市骏枣;果实胶着度、咀嚼度、回复性最小的均为和田骏枣,分别是洛浦县骏枣和皮山县骏枣.依据果实质地指标将213份灰枣、骏枣均分为3类:第Ⅰ类灰枣、骏枣均分布在阿克苏地区;第Ⅱ类灰枣均分布在巴州,第Ⅱ类骏枣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巴州、和田;第Ⅲ类灰枣、骏枣均分布在阿克苏、巴州、和田3个产区.[结论]将213份新疆不同产区的灰枣、骏枣供试枣样分为3类.第Ⅱ类枣果均属于综合排名靠前的产区,其中:灰枣样品共10份,即巴州若羌县灰枣9份,阿克苏沙雅县灰枣1份;骏枣样品共20份,分别是阿克苏的温宿县3份、库车县2份、阿拉尔市1份、新和县1份、阿瓦提县3份,和田的策勒县4份、民丰县1份、于田县1份,巴州的若羌县1份、尉犁县1份、轮台县2份.

    灰枣骏枣TPA评价果实质地品质

    不同光质对灵武长枣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元景曹兵万仲武张悦...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灵武长枣设施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设施栽培环境下6年生灵武长枣截干后容器栽植2 a的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红光(R)、蓝光(B)、红蓝组合光(1R2B)、红蓝组合光(2R1B)、红蓝组合光(3R1B)、白光(W)6种光质进行阶段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为对照(CK),每天5:00-8:00和18:30-21:30进行补光,测定不同处理下设施灵武长枣植株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特性指标,探究补充不同光质处理对设施灵武长枣植株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补充不同光质对设施灵武长枣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红蓝组合光(3R1B)处理下设施灵武长枣的枣吊长生长量、枣吊粗生长量和叶面积分别较对照高118.0%、127.0%和44.5%;红光处理下的初始荧光值、最大荧光值均最高,红蓝组合光处理能够提高设施灵武长枣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量子产额、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等;红蓝组合光(3R1B)处理和蓝光处理下,设施灵武长枣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大,且红蓝组合光(3R1B)处理下的水分利用率较高.[结论]在设施栽培环境下,红蓝组合光(3R1B)处理促进灵武长枣营养生长和光合作用增强的效果显著.

    灵武长枣光质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油茶产量预测模型构建

    曾庆扬丁楚衡谷战英陈文豪...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改良传统农业生产预测方法,实现油茶产量的快速高效预测,为油茶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油茶栽种较为集中的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的油茶籽年度总产量、实有油茶林面积、气象等数据,选择17个气象指标作为油茶产量的影响因素,使用MATLAB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主成分,再将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集,在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构建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4个地区油茶籽单位面积年产量进行预测.BP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和测试集选用1990-2018年的数据,采用2019年的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最后应用模型对2025年油茶籽单位面积产量进行预测.[结果]对主成分有重要贡献的气象因子有日照时长、6-11月气温、3-5月降水量、平均最低气温、露点温度、平均风速、最大持续风速以及海平面气压.改进后模型迭代耗时更少,拟合度较高,对4个地区油茶产量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3%.应用模型预测得到2025年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的单位面积油茶干籽产量分别为0.831、0.583、0.449、0.512 t/hm2.[结论]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改进后的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测效率和预测精度均有提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4个地区的油茶产量有较好的发展趋势.

    油茶气象因子预测模型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

    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石文革许党李军李帆...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又符合消费需求的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资源评价、良种选育、栽培管理评价等.[方法]收集453份薄壳山核桃果实样品的品质数据,根据果实的特点选择品质评价指标,分析指标数据分布特征,制定分级及赋值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程.[结果]薄壳山核桃12项果实品质客观指标中,仁质量符合正态分布,其他11项指标呈较分散的偏态分布,各品种间品质差异显著,各项指标变异系数为10.10%~62.88%,α-亚麻酸含量、总糖含量、仁质量3项指标离散度较大,油酸含量、粗脂肪含量、果实横径3项指标分布较为集中.将12项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客观评价指标按出现概率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等级;将6项感官品质评价指标分为极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5个等级.应用层次分析法,将果实性状和果实生化品质2类客观品质指标与感官品质相结合构建多目标评价模型,将3个层次和18项评价指标,用1~9标度法构建判别矩阵,对相互间的重要性进行权衡,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模型方程.[结论]层次分析法适用于薄壳山核桃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客观评价与感官评价有机结合,更能反映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评价结果与薄壳山核桃果实选优的原则基本一致.

    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品质评价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