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洁净煤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

宁宇

双月刊

1006-6772

jjmjs@263.net

010-84262927 84262909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内

洁净煤技术/Journal Clean Coal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经国家科委与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科技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载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控制与废弃物管理等洁净煤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国外技术动态和政策法规等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uGa2电催化CO2还原制合成气

    张军峰魏书洲王畅曲同鑫...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合成气作为现代化工生产的重要基础原料,其传统的制备方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催化CO2还原制合成气技术作为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近年来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不同催化剂对电催化CO2还原制合成气的V(H2)/V(CO)的影响,但对于在单一催化剂上实现对合成气产物中H2和CO选择性的有效调控仍具有挑战性.为了实现在单一催化剂上对合成气产物中V(H2)/V(CO)的选择性调控,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合成工艺合成了 CuGa2金属间化合物,用以作为电催化剂来实现高选择性、可调性电催化CO2还原制合成气,并通过SEM、EDS、XRD和XPS等一系列表征分析手段,研究了 CuGa2金属间化合物的理化特性与电化学性能,并探究了 CuGa2金属间化合物在电催化CO2还原过程中的相关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作为CuGa2和少量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能够通过改变电解液浓度、调控pH值的手段,显著调控其对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eCO2RR)和析氢反应(HER)的选择性,从而调控合成气产物中的V(H2)/V(CO).此外,不同电位对V(H2)/V(CO)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控制施加电位,可以调节CuGa2催化剂活性位点的利用率,进而改变eCO2RR和HER的选择性,实现合成气产物中V(H2)/V(CO)在0.3~4内可调.

    电催化二氧化碳合成气铜镓合金催化剂

    潮汐式嗜氢型甲烷化性能及其用于CO2富液再生可行性

    苗佳慧王建城代雅男徐恒...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集与转化利用是应对气候变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化学吸收法是目前发展成熟的碳捕集技术之一,但面临CO2富液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为降低碳捕集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嗜氢型甲烷化的CO2富液生物再生方法,即以Na2CO3和微生物营养液配制pH为10的溶液作为CO2吸收剂,同时利用嗜氢型甲烷化过程将吸收富液中的CO2转化为CH4,实现CO2富液再生和吸收剂循环利用.为提高CO2生物转化速率,构建了一种潮汐式嗜氢型甲烷化反应器,在完成该反应器启动阶段运行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该反应器用于CO2富液生物再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潮汐式嗜氢型甲烷化反应器在第33天时的气体停留时间(Gas Residence Time,GRT)达到23 min,反应器出口 CH4体积分数为95%左右,CO2转化速率是常规滴流床和固定床的10倍左右;启动阶段的pH、碱度基本保持稳定,未出现明显的有机酸积累现象,有机酸总浓度平均值为0.2~2.3 mmol/L.在随后5个周期的CO2富液生物再生试验中,再生后吸收剂的CO2吸收量平均值为55 mmol/L,标准差为1.1 mmol/L,再生后吸收剂的pH稳定在9.53±0.05,说明基于嗜氢型甲烷化的CO2富液生物再生可基本实现吸收剂的循环利用;CO2富液生物再生试验结束后,反应器内耐碱性细菌属Proteiniborus、Acinetobacter以及古菌属Methan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增加,说明微生物通过群落结构调整逐步适应在弱碱性条件下开展CO2甲烷化等代谢活动.

    碳捕集嗜氢型甲烷化CO2生物转化生物再生化学吸收

    玉米秸秆水热炭化预处理制备水煤浆及其成浆特性

    张亦雯丁路杨明明程晨...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玉米秸秆产量高、利用率低的现状,探究玉米秸秆水热炭化(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HTC)预处理特性,并分析其水热炭(Hydrothermal Carbon,HC)与煤混合成浆机制.水热炭化操作温度为180、200、220、240 ℃,终温停留时间为60 min.结果表明:水热炭化过程以脱水和脱羰基为主,水热炭收率和能量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表面形成微球颗粒,孔隙增大.选择温度为220 ℃水热炭(HTC-220)与神华煤混合制浆,探究第二液体煤油的修饰方式和用量(0.5%~1%)以及空气相对湿度(40%、50%、60%)对生物质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液体煤油修饰水热炭成浆的表观黏度最低,流动性最好.煤油用量为0.8%时,浆体表观黏度最低,为979.5 mPa·s,达到最佳流动状态.生物质水煤浆的表观黏度随着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而下降,这是由于空气中水分子在水热炭颗粒表面形成封孔效应,浆体自由水含量增加,成浆性能提高.

    玉米秸秆水热炭化水煤浆成浆特性表面修饰

    不同酸浸过程电石渣中杂质离子随Ca2+浸出特性

    晋鹤宁张鹏云张亚斌郭彦霞...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PVC、乙烯等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电石渣大量堆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电石渣酸浸提钙是制备纳米碳酸钙等钙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前置技术,但酸浸过程不可避免造成电石渣中杂质离子的浸出,严重影响Ca2+的纯度.为了降低杂质离子的浸出,对比HC1和NH4C1两种浸取剂体系,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各种表征研究氯钙物质的量比、温度、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等不同浸取条件对Ca2+及Al3+、Mg2+和Fe3+杂质离子浸出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HC1浸取体系Ca2+转化率高于NH4C1体系,浸取条件对Ca2+转化率的影响程度为氯钙物质的量比>时间>温度>搅拌速率;浸取剂用量是2种浸取剂体系杂质离子浸出最大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此外,HC1浸取体系杂质离子浸出量和浸出速度远高于NH4C1体系,HC1浸取体系可将Al3+、Mg2+和Fe3+浸出,而NH4C1体系仅可浸出Al3+和Mg2+,并且其质量浓度远低于HC1体系.

    电石渣酸浸杂质离子转化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