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洁净煤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

宁宇

双月刊

1006-6772

jjmjs@263.net

010-84262927 84262909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内

洁净煤技术/Journal Clean Coal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经国家科委与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科技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载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控制与废弃物管理等洁净煤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国外技术动态和政策法规等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兰炭与生物质混合燃烧对NOx、SO2排放及燃烧特性的影响

    王学文陈隆张朝张鑫...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与兰炭掺混燃烧被认为是解决大量碳排放、NOx和SO2等空气污染相关问题的潜在途径.分别通过热重试验和滴管炉试验研究纯兰炭、兰炭与生物质混合物空气分级燃烧特性,分析掺混比对混合燃料着火温度、燃尽温度、结渣特性、沾污特性及燃烧特性指数的影响,确定适宜空气分级燃烧比例、最佳燃烧温度和最佳掺混比.结果表明,掺烧生物质可有效降低混合燃料着火点,其着火点由474℃降至300℃,掺烧生物质后燃尽温度略降低,兰炭掺混生物质燃烧未明显提高燃烧特性指数;兰炭粉掺混生物质燃烧有高灰分沉积倾向,结渣倾向小.相比掺烧前,不同温度掺烧生物质后出口NOx和SO2质量浓度均较低,1 200 ℃出口 NOx和SO2质量浓度降幅均较高,分别达87.27%和80.2%.未空气分级时,综合出口 NOx等参数得出,适宜生物质质量分数为30%~40%,最佳燃烧温度1 200~1 300 ℃.分级燃烧时,生物质质量分数30%的NOx初始排放随温度变化平缓,稳定性好,出口NOx质量浓度最低,均低于125 mg/m3.研究结论可为有机固废焚烧处置设备的运行及相关燃烧工况组织调控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掺混燃烧兰炭生物质燃烧特性空气分级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燃煤电厂粉煤灰的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黄鹏程蔡飞飞吴天才赵辉...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煤灰的类型、元素及矿物组成等理化性质是决定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基础.为实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周边燃煤电厂粉煤灰的潜在高值化利用,以马莲台电厂和银星电厂原煤、炉渣、粗灰、细灰为研究对象,用X射线荧光广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手段分析粉煤灰化学组成及微量元素含量,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粉煤灰矿物组成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马莲台电厂和银星电厂的粗灰、细灰氧化物化学组成以SiO2、Al2O3、Fe2O3和CaO为主,含少量TiO2、MnO、MgO、Na2O、K2O、P2O5;两电厂粉煤灰中CaO质量分数均小于10%、w(SiO2)+w(Al2O3)+w(Fe2O3)>75.39%,均属F型低钙粉煤灰;结晶矿物相均以石英、莫来石、赤铁矿、生石灰、钙长石、硬石膏、白云石、方解石等为主,玻璃质主要由SiO2和 Al2O3组成,且以SiO2/Al2O3高质量比(2.18~2.36)为特征;粗灰和细灰中大多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欧洲飞灰中对应元素最大值,B、V、Co、Cu、Ga、Sn、Cs、Ti、Pb、Zn、Sn等挥发性强且冷凝性相对高的元素易在飞灰中富集,Mg、Ca、Sr、Fe、Mn、Cr、Ni等挥发性弱的元素易在炉渣中富集;两电厂粉煤灰中微量元素含量低、淋滤能力低、玻璃质含量高、SiO2/Al2O3质量比高,表明其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利用价值高、环境风险低.

    粉煤灰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燃煤电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活性焦孔结构与含氮官能团协同构筑对低温NO还原特性影响

    阳嘉程何敏强曲智斌陈兰鑫...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NH3-SCR是排烟温度低的非电力行业烟气脱硝的重要技术选择,低成本、结构可调性好的碳材料是最具潜力的低温NH3-SCR催化剂之一,但面临脱硝效率低的瓶颈.本文以低成本、大储量准东煤为原料,基于一步催化活化工艺制备了具有典型孔隙配组与含氮官能团的活性焦催化剂,探究了活性焦孔隙配组与表面官能团对不同烟气条件下低温NH3-SC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级孔与含氮官能团对NH3-SCR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兼具分级孔与含氮官能团的氮掺杂分级孔活性焦由于同时改善了传质通道与反应动力学,具有最优的NH3-SCR性能,160℃条件下的脱硝效率高达83.5%,相比氮掺杂微孔活性焦、无掺杂分级孔焦和微孔活性焦分别提升了 14.0%、26.5%和110.9%;在SO2或H2O存在条件下,分级孔和含氮官能团对NH3-SCR性能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微孔活性焦脱硝效率会由39.6%衰减至13.8%和34.9%,而氮掺杂分级孔焦脱硝效率有所提升,达86.4%和86.7%,这可能与官能化分级孔环境强化不同烟气组分间的协同效应有关.探明了碳基低温NH3-SCR性能与碳材料理化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为发展高性能碳基低温NH3-SCR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低温NH3-SCR煤基活性焦孔隙配组含氮官能团协同构筑

    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陈超刘卫平汤国锋丁一...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性和不同尾部空气污染物控制设备(APCDs)对VOCs的控制作用,在福建省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公司400 MW亚临界对冲燃烧机组和1 000 MW超超临界切圆燃烧机组进行在线法和离线法采样测试,获取烟气中甲烷、非甲烷总烃和其他VOCs的全流程浓度.结果表明,1 000 MW机组SCR前的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24.66 mg/m3)低于400 MW机组(33.36 mg/m3).由于1 000 MW机组负荷和炉膛温度高,且煤在切圆燃烧炉内比对冲燃烧停留时间长,故煤燃烧更彻底.两机组SCR系统均能脱除超过70%的非甲烷总烃,400 MW和1 000 MW机组的SCR脱除效果分别为88.43%和74.32%.而在静电除尘过程(ESP)中,高压静电场可能会导致飞灰释放部分VOCs,增加烟气VOCs浓度.经所有APCDs后,400 MW机组和1 000 MW机组的VOCs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8.40和8.47 mg/m3,整体脱除率为73.98%和63.02%,几乎未检出甲烷.离线测试结果:印尼煤燃烧后VOCs主要为正己烷、苯系物和苯甲醛.各固体样品(如煤、灰、石膏)有机物浓度分析显示,VOCs种类与机组大小无明显关联.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燃煤电厂对空气质量影响及优化污染控制设备设计.燃煤电厂实际运营中需依具体情况优化污染控制设备,以达到最大脱除效果,也需考虑机组大小和运行效率,有效控制VOCs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性印尼煤机组容量燃煤烟气非甲烷总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