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洁净煤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

宁宇

双月刊

1006-6772

jjmjs@263.net

010-84262927 84262909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内

洁净煤技术/Journal Clean Coal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经国家科委与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科技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载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控制与废弃物管理等洁净煤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国外技术动态和政策法规等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50 MW热电联产循环流化床机组负荷响应特性

    王唯铧高明明王勇权张帅柠...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热电联产机组在燃煤机组中的比重增加,而火力发电渐渐承担调峰重任,灵活性需求增强,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变负荷能力对于深度调峰具有重大意义.热电联产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可利用锅炉汽水侧和热网蓄热提高机组快速变负荷能力,因此提出一种超临界热电联产CFB机组汽水侧蓄热和热网蓄热的定量计算方法.以某350 MW热电联产CFB机组为例,分析该机组汽水侧工质流程和热网抽汽及循环水分析,结合机组设计参数与历史运行数据,计算不同负荷(35%~90%)工况下锅炉汽水侧蓄热系数Csw和热网蓄热系数Ch,进一步分析机组负荷响应特性及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结果表明:随着机组负荷增大,汽水侧蓄热系数Csw增大,且在机组高负荷阶段汽水工质蓄热Csw变化较大,而热网蓄热系数Ch几乎不变;机组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与机组负荷成正比,与机组变负荷速率成反比;热网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大于汽水侧蓄热,且热网蓄热能力几乎不随机组负荷变化而变化;在4%/min变负荷速率下,热网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约285 s,而汽水侧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161.5~249.7 s.表明在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期间,热网蓄热可提供更稳定的变负荷能力.以上计算结果为超临界热电联产CFB机组深度调峰及快速变负荷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循环流化床机组深度调峰汽水蓄热热网蓄热负荷响应

    超小断面切圆锅炉宽煤种适应性燃烧改造

    刘平张文振初伟周末...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小断面切圆贫煤锅炉在掺烧烟煤时存在结渣严重、高温腐蚀等问题,为适应当前煤炭市场多元化及锅炉灵活性运行等需求,亟待提升其对复杂煤种掺烧的适应性.以某电厂300 MW超小断面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开展煤种适应性燃烧改造研究.首先,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评估出锅炉原燃烧系统在掺烧烟煤时存在的燃烧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燃烧系统改造方案,通过增加燃烧器间距降低燃烧器区域热负荷、减小假想切圆解决火焰刷墙、增加燃尽风率实现深度空气分级等措施,拓展锅炉对煤质的适应能力;进而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该燃烧改造方案最佳的性能参数,预测了燃烧改造后锅炉在掺烧67%及100%低灰熔融温度烟煤下的燃烧状态,并通过工程试验验证了该燃烧改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燃烧改造后该300 MW超小断面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燃用煤质可由原掺烧20%烟煤到适应掺烧67%~100%低灰熔融温度烟煤,有效增强了煤种适应性.经第三方考核试验,改造后燃用设计煤工况锅炉效率提高2.25%、NOx排放率降低40%~48%、炉膛未出现明显结渣及高温腐蚀问题.该燃烧改造方案为国内原设计贫煤的切圆燃烧锅炉拓展烟煤适应性提供借鉴.

    超小断面切圆燃烧锅炉煤种适应性掺烧改造燃烧特性数值模拟

    风煤比、水煤比预测电煤比及在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优化中的性能

    高飞张强甄志广王健...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发电背景下需深入探讨对燃煤发电机组运行数据深入分析、利用的方法.机组运行经济性通常用发电(供电)煤耗来表征,实质上是燃料量与发电量的比值.提出用电煤比-发电量与燃料量的比值来计算机组运行经济性,形成风煤比、水煤比、电煤比全部以单位燃料量为基准来计量的燃煤机组主要概念体系.与煤耗越低、经济性越好相反,电煤比越高、经济性越好.根据某600 MW燃煤发电机组W火焰锅炉实际运行数据计算电煤比、风煤比、水煤比,并用风煤比和水煤比通过二次函数预测(拟合)电煤比的变化,预测效果较好.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和机组当前风煤比和水煤比的取值范围,可为机组运行优化调整风煤比、水煤比提供定量依据.炉内三维燃烧在线监测及锅炉闭环优化控制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方法预测模型得到的风煤比和水煤比改进方向,与优化运行的实际参数的变化一致,试验前后该机组电煤比增加幅度达到2.42%,取得了改进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实际效果,证明了本文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燃煤发电机组风煤比水煤比电煤比经济性大数据分析

    基于抗扰动Smith预估补偿的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优化控制

    陈刚尹瑞麟范常浩华山...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火电机组,其燃烧性能直接影响发电效率和碳排放量.锅炉燃烧优化控制对运行优化和灵活调峰是有重要意义.电站锅炉磨煤机的出口风粉温度控制面临大延迟、多干扰问题,对燃煤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基于Smith预估控制器,在补偿回路中增设反馈环节,实现了高效抗干扰,提升磨煤机风粉温度控制性能.通过Taylor级数展开和待定系数法求取模型近似转换参数,获得一阶惯性纯滞后模型,进而设计抗扰动型Smith预估补偿控制器.通过与单回路PID控制试验对比,发现Smith预估补偿控制算法可有效补偿控制对象的纯延迟滞后环节,单位阶跃响应超调量降低36.5%,调节时间缩短65.8%.相比经典Smith预估补偿控制算法,抗扰动Smith预估补偿控制算法可提高控制算法的抗扰动性能,并显著改善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单位阶跃响应超调量减小44.7%,调节时间缩短15.7%.同时,实现了扰动最大偏差和收敛时间的降低.最后,在某660 MW超临界一次再热燃煤机组上应用该方法,实现了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实际值对设定值的平稳跟踪,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抗扰动Smith预估补偿控制模型转换非线性规划

    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开发及应用

    刘一张秀昌陈虹张中财...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容量、高参数的对冲燃烧煤粉锅炉常因高温受热面壁温分布不均影响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针对该问题,通常需开展制粉系统或燃尽风的优化调整,但由于壁温分布可能随锅炉运行工况变化,单次优化调整结论无法适应所有工况.基于壁温调节原理设计了燃尽风智能调节策略,优化了燃尽风装置的进风结构并配备电动执行器,开发了一套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旨在实现燃尽风优化调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某1 000 MW机组开展了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的实炉测试,对比了不同负荷下未投用和投用该系统后高温过热器出口的壁温分布及高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出口汽温与最高壁温的偏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统计了不同负荷段未投用和投用该系统后高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出口汽温与最高壁温的平均偏差.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均可根据受热面实时壁温分布,自动调整各燃尽风的开度和摆角,使受热面沿炉宽方向壁温分布趋于平均.不同负荷下,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均可显著降低壁温偏差,屏过出口壁温偏差由50℃降至20~30 ℃,高过出口壁温偏差由20 ℃降至12 ℃.投用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可显著降低因负荷变化而增大的壁温偏差.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可在调平壁温的同时调平氧量.

    对冲燃烧壁温偏差燃尽风燃煤锅炉高温过热器

    赤泥掺杂提高CaO对SO2和NO吸附性能的机理

    陈岩明李嘉璐杨美玲王翠苹...
    14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泥中富含的氧化铁具有催化作用,掺杂一定比例赤泥可用于改性Ca基脱硫脱硝吸附剂.为探究赤泥掺杂对钙基吸附剂脱硫和脱硝性能提升的影响机理,采用挤压成型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的赤泥/CaO吸附剂,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系统,模拟实际烟气环境,开展了吸附性能试验研究和DFT模拟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构建了 CaO(001)表面模型和Fe-CaO(001)表面模型,并通过对微观原子层面的计算和分析,揭示了赤泥掺杂对CaO吸附SO2和NO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赤泥添加量为5%时,赤泥/CaO吸附剂显著延长了对SO2的高效吸附时间,并显著提升了对NO的吸附效率,由62.5%提高至84.0%,证实了赤泥掺杂对提高吸附剂性能的有效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赤泥掺杂将SO2和NO的吸附能分别由-1.181、-0.601 eV降至-2.247、-0.977 eV.此外,掺杂赤泥后,Fe原子、O原子和S原子(或N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高态密度的3个原子电子轨道共振峰,这表明赤泥掺杂增强了 CaO结构的稳定性,并加强了 Fe原子与O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 O原子的活性.因此,赤泥掺杂提高了 CaO对于SO2和NO的化学吸附性能.

    赤泥掺杂CaO吸附剂密度泛函理论化学吸附SO2NO

    模拟生活干垃圾循环流化床气化试验

    何守琪刘志成王小芳蔡军...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工业化循环流化床垃圾气化技术研发提供基础数据,在中试规模循环流化床气化试验台,研究过量空气系数和系统富氧体积分数对模拟生活干垃圾(简称"干垃圾")气化特性影响.试验用干垃圾为单组分垃圾料配置而成的压块料,组成包括纸张、织物、木屑、灰渣和水,分别按质量分数60%、10%、10%、10%及10%配比,并通过用干垃圾压块料和工业锅炉底渣交错加料的方式解决了中试试验中压块料进料不畅的问题.通过试验发现干垃圾空气气化条件,过量空气系数由0.31提至0.50,气化温度会由850 ℃提至950 ℃,生成的煤气热值3 976~2 590 kJ/m3,煤气中CO产率增加,H2产率先增加后减少,CH4产率减少,煤气产气率2.28~3.08 m3/kg,冷煤气效率42.97%~51.01%,碳转化率83.11%~92.45%;;在900 ℃条件系统富氧体积分数由30%升高至50%时,水煤气反应得到强化,煤气有效组分(CO+H2+CH4)产率和煤气热值均得到提高,煤气热值5 274~7 294 kJ/m3,煤气产气率1.37~1.93 m3/kg,碳转化率83.32%~81.11%,冷煤气效率55.39%~53.77%;模拟生活干垃圾在中试规模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内实现稳定空气气化和富氧-水蒸汽气化运行,炉膛底部温度低,炉膛底部至顶部高度范围内温度分布较为均匀,装置稳定连续运行108 h,温差在19.7℃以内,中试规模循环流化床内部物料循环稳定.

    干垃圾气化循环流化床中试富氧-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