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杨雪冬

双月刊

1003-3947

bijiao2008@126.com

010-66509504/402/422/518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ournal Compar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及时、前瞻介绍转轨经济理论,刊载深度研究中国改革热点问题和政策建议的论文,发表一系列制度经济学重要文献,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它是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首选刊物,各级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决策的主要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保障性住房政策促进基层善治:基于政策反馈理论的实证探索

    陈济冬王磊臧雷振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租赁住房保障体系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民生福祉、推进基层善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政治信任是透视基层善治的重要窗口,文章基于对2012年至2018年的四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探索保障性住房政策促进基层政治信任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公租房政策显著提高了居民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支持了政策反馈理论,且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公租房政策的反馈效应存在异质性:从公租房项目中受益越多或收入越低的居民,其政治信任的提升越明显;同时,公租房的反馈效应并没有受到初始态度差异化的影响,产生了较为普遍的积极效果.文章阐释了住房保障政策对于促进基层善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深化住房体系改革、实现全民住有所居的远景目标提供了政策启示.

    政策反馈保障性住房基层善治政治信任

    政府注意力如何影响环境治理效果?——环境监管中介作用和晋升激励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

    王惠娜马亮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环境注意力如何影响环境治理效果?文章运用注意力理论,分析政府注意力对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得出:第一,政府环境注意力提高了环境治理效果,并且污染越严重的省份,注意力对环境污染的削减作用越强.第二,政府环境注意力通过环境监管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环境质量,具体为两条传导链条:环境注意力越强,环保法治水平越高,环境治理效果越好;环境注意力越强,环保投入比重越高,环境治理效果越好.这说明对环境治理越重视的省份,越是能通过环保法治和环保投入来治理污染问题.第三,省长晋升激励对政府注意力与环境污染的负向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文章建议政府要持续稳定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政府注意力环境治理环境监管晋升激励

    经营风险、预算约束与控制权分配——开发区经营模式的演变及其逻辑

    陈永杰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的经营模式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和适应性特征.文章构建了一个经营风险、预算约束与控制权分配的分析框架,并借助案例研究解释开发区经营模式从市场外包到政企统合再到政企合作的演变.研究发现,这一演变是地方政府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风险和预算约束等因素对控制权的相机分配.具体而言,从市场外包模式向政企统合模式的演变是地方政府转移控制权、进行纵向整合的过程,目的是解决市场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经营冲突,降低经营风险.从政企统合模式向政企合作模式的演变,是地方政府在保留相机控制权的基础上向市场让渡部分权力、与市场合作的过程,目的是降低经营成本,缓解预算约束.控制经营风险,保障投引资目标是首要逻辑.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通过相机调整控制权来降低经营成本、缓解预算约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治理领域的风险、约束和成本的变量特征决定了行政与外包两种机制的组合配置,从而塑造了多样的经营或治理模式.

    控制权市场外包政企统合政企合作开发区

    基层权力监督体系的协同机制与优化路径——基于S省Y市C区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的案例研究

    王锐
    14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已有研究分析了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但忽视了基层实践中多元监督主体间的协同机制.文章结合协同理论提出"结构—互动"分析框架,基于C区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政党引领的协同监督模式以及多元监督主体间的信息共享.研究发现,基层实践形成了由党内监督主导的"1+9"协同监督机制,多元监督主体围绕问题线索形成了横向和纵向联动,在数字平台的驱动下,聚焦基层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群众关注度高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实现对问题线索信息的挖掘、整合与反馈.与此同时,面对基层权力监督存在的现实梗阻,仍需推进协同监督从"内循环"到"外循环"的转变.文章旨在为理解基层协同监督机制提供新的理论解释和现实依据.

    协同监督监督下沉政党引领信息共享

    "三产融合"带动乡村发展的路径探索——基于G省两村项目式与参与式发展对照分析

    杨慧莲周立张强强郑风田...
    15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何种方式、何种程度的"三产融合"能够保障农民利益、带动乡村发展有待深入探索.文章在分析产业融合与乡村发展相关理论及启示基础上,借鉴参与式发展理论从"三产融合"实现过程视角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带动乡村发展的分析框架,采用双案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G省两个外部环境、产业业态、发展时间相似的典型村庄案例,分析其"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与成果.结果表明,在"三产融合"推进过程中,不同发展路径在组织动员、成本负担、经营治理、收益分配方面的不同,引致乡村发展差异化结果.同时,文章提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应积极探索项目式与参与式协同互补的"三产融合"路径,在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嵌入乡村发展的同时,注重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和赋权,积极探索并激励相关主体达成集体行动,通过村社整合方式分担初始发展成本,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制与要素收益共享分配机制.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参与式发展项目式发展

    政治系统外部条件影响NGOs政策参与空间的机制分析——以加拿大生态行动中心参与海洋治理为例

    欧阳慧英俞祖成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NGOs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被认识,探究NGOs政策参与的影响因素成为重要论题.既有研究主要从政治系统内部视角进行分析,而较少从政治系统外部视角展开探讨.文章以加拿大生态行动中心参与海洋保护的政策过程为例,讨论其政策参与空间变化的原因,探究政治系统外部条件如何影响NGOs的政策参与.研究发现,为追求国家利益以及迫于国际、国内压力,国家在社会化过程中会产生内化国际规范的意愿.但面对新议题和新规范,一国政府往往缺乏落实能力,从而产生了政府治理压力,加之对于与NGOs合作的良好预期,政府会产生与NGOs合作的倾向,并为其提供各类政策参与渠道,由此拓宽了NGOs的政策参与空间.研究初步构建了全球海洋治理中"国家社会化—政府治理压力—NGOs的政策参与空间"这一国际条件影响国内行为的机制框架,从政治系统外部的视角拓展了NGOs政策参与的研究视野.

    政治系统外部条件NGOs政策参与空间政府治理压力海洋治理

    "一带一路"共建国响应差异的比较分析——基于2014~2019年137个国家的双边合作数据

    李畅胡子南
    17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截至2022年底,"一带一路"共建国数量已超过150个,但各国对倡议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4~2019年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137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后两年内的响应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发现样本国家可区分为22个高响应国家以及115个普通响应国家.高响应国家集群中,7国位于东南亚,其余15国相对均匀地散布在南亚、中亚、非洲、欧洲、拉美及东亚;此外,早期加入倡议的国家在资金、市场等领域对中国有较大需求,而中期加入的部分国家则通过增强政治互动迅速推进多领域合作.文章还发现共建国政府在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时普遍遵循了实事求是及循序渐进等原则.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共建国比较分析

    统一大市场与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

    王光邵宇佳
    18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国内统一市场与市场分割"这一问题持续研究了30多年.一个相对明晰的共识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整合是在稳步提升之中的.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市场分割影响企业经济绩效、部门配置效率、地区平衡发展,影响中国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育竞争优势.在导致市场分割的诸多因素中,除了自然壁垒之外,经济差距、市场规模、财政分权、地方保护、官员晋升、国有化程度、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对突出.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应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力点所在.此外,构建一套较高可信度与匹配度且具有普适性的统一市场观察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关注,与市场分割相关的其他领域的拓展研究依然有深入探索的空间.

    统一市场市场分割市场整合文献综述

    书讯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