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杨雪冬

双月刊

1003-3947

bijiao2008@126.com

010-66509504/402/422/518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ournal Compar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及时、前瞻介绍转轨经济理论,刊载深度研究中国改革热点问题和政策建议的论文,发表一系列制度经济学重要文献,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它是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首选刊物,各级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决策的主要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国竞争时代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路径探析

    杨庆龙郭健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随着大国竞争日益加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在这种情势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应遵循以下路径:首先,要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增强自身质的先进性;其次,要着力加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再次,要广泛宣介中国的国际观,引导国际舆论,塑造良好的国际文化交流环境;最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传播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比较研究与思维范式分析

    蒙慧刘梦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习近平聚焦新时代城乡关系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论断.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共产党既往乡村建设思想的发展表现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代化的乡村振兴目标;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回答乡村振兴切入点;提出乡村振兴总方针;部署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对西方国家乡村振兴道路的超越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超越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后现代主义乡村空间转型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体化的乡村振兴之路;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超越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其之所以富含超越性,离不开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法.

    乡村振兴比较研究思维范式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廖敏伶李明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度剖析、深刻阐述,形成了以战略定位论、历史方位论、城乡融合论、粮食安全论、强农战略论、改革动力论及领导核心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逻辑严密的原创性科学理论.具体而言,战略定位论提升看待"三农"问题新高度,历史方位论开启"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新阶段,城乡融合论擘画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粮食安全论谱写保障粮食安全新篇章,强农战略论明确做好"三农"工作新方略,改革动力论谋划深化农村改革新方案,领导核心论提高党管农村工作新境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三农"工作原创性贡献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农业经营主体思想的发展逻辑、理论价值及现实启示

    刘显利刘衡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农业经营主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培育什么样的农业经营主体、怎样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回答,内含独特的发展逻辑.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经营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现实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农业经营主体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经营主体思想、筑牢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全球农业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新时代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现实启示和强大动力.

    农业经营主体思想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

    中国"葫芦形"分配格局及演进的进一步讨论

    陈宗胜杨希雷黄杏子
    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农村、城镇及全国总体的角度,以多种方法相互校正比较,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总体分配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呈现为"葫芦形"格局."葫芦形"是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条件下,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与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变动中形成的.相比前期"金字塔形"格局,"葫芦形"格局是一个进步,其中中等收人群体有较大增加,但距离"橄榄形"格局对中等收人群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且如果其长期固化可能阻碍分配格局最终转化为"橄榄形".因此中国今后的重要任务,是努力提高"葫芦形"格局中低收入主众数组的收入水平并缩小其规模,相应扩大中等收人群体为主的次众数组比重,从而逐步形成统一的主众数组,扩大其规模而逐步趋于"橄榄形"格局.这是一个综合推进的过程,要不断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适时调整分配政策,更要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奠定足够深厚的物质基础,其中加快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其进入中等收人群体,是实现"橄榄形"分配格局和全面共同富裕的重点.

    收入分配分配格局城乡差别中等收入群体共同富裕

    经济赶超阶段与发展型FDI——兼论共建"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与特色优势

    黄宁史一翔王希元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中国双向FDI与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以及中国双向FDI与一般意义的FDI演进规律存在异质性的事实出发,基于东亚经济赶超的背景,提出发展型FDI的概念,用以表征东亚地区FDI的典型属性,明确发展型FDI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发展型FDI能够推动比较优势动态化,不断满足工业化进程中从要素缺口弥补到能力成长的要求,从而实现经济赶超,其中的动力机制是发展型国家制度优势与FDI演化内在动力的相互匹配;共建"一带一路"与当前中国FDI演进方向一致,FDI主要以强化OFDI的增长趋势促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并实现国家层面的全球价值链空间拓展和位势提升,进而通过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来重构新"雁阵模式".发展型FDI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发展型FDI理论框架能够从长期视角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理论支撑.

    发展型FDI双向FDI投资发展路径"一带一路"

    "金钱+通证":一种新型互联网社群协作激励机制——基于"社群货币"的视角

    刘征驰叶宇阳聂辉华
    61-7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社群协作是一种新兴生产组织形式.作为依托区块链发行的"社群货币",通证在价值评估和限制增发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为优化社群激励机制提供了可能性.文章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框架,构建"金钱+通证"的互联网社群组合激励契约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相比纯金钱激励契约,组合激励契约不仅能促使成员增加原创性贡献,也能引导成员增加交互性贡献;第二,组合激励契约对产出波动较大的成员的激励程度更大;第三,组合激励契约中通证激励所占比重与社群业务依赖程度及成员产出波动程度正相关,与投资市场风险负相关,而与通证流通速度呈"U"型关系.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通证与股票之间的价值基础差异,并发现社群盈利能力较弱时,通证激励效果优于股票.

    互联网社群激励契约通证经济社群货币区块链

    商业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战略研究

    张荣森郭新强戴逸明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打造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也必然依赖于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和转型.文章基于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固有特征首次提出了经济周期弱敏感这一经营发展理念.以银行业顺周期的成因作为切入点,文章提出要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就需要从缓解信息不对称下的金融摩擦、金融机构的有限理性等问题入手.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银行业现状,文章从商业银行的经营实际出发,提出了通过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优化行业资产配置、改善营收结构来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的主要措施,讨论了相关措施的作用机制和生效前提条件.研究为新时代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也为打造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考.

    经济周期弱敏感顺周期资产配置营收结构经营绩效

    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韩建雨吴燕张友祥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0~202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和驱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有效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通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间接推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发现,子维度、区域和时间段的差异会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积极效应在不同样本中表现不一致,即农村现代化与东北地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果相对更强,并且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增强.基于此,我国各地区可以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挖掘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潜力,以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富裕作用机制异质性

    农村电子商务、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

    汤龙唐跃桓杨其静
    9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服务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效用发挥.文章基于全国县域面板数据,考察了农村电子商务与数字普惠金融协同互促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与机制.研究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下,农村电子商务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不过,该效应会因各地区地理区位、数字技术和电商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发现:二者主要通过吸引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流入农村、提高农村金融可得性和促进电商创业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数字信用和信贷的支持下,农村电商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和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农村电子商务数字普惠金融共同富裕城乡收入差距要素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