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
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

月刊

1009-5535

jjshwzzz@126.com

010-52867977 63852361

100161

北京市西三环南段西局南街21号蓝源A座5层

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Journal Economic Life Digest
查看更多>>《经济 生活 文摘》杂志是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主管主办的、中英文双语半月刊。上半月刊以发展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报道为主要内容。大十六开全彩色印刷。以权威性、科学性、实效性、准确性、可读性为办刊方针。宗旨是: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关注百姓生活状态。本刊将努力打造一本“时尚”话题的集注。国内统一刊号:CN11—4505/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535。主要栏目有:中国时间、省部访谈、封面故事、特别关注、区域经济、财经调查、发展故事、名人之后、共同家园、世界之窗、百姓生活、清茶一壶、翰海撷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及其特点

    曲直郭瀚齐刘博达
    184-184页

    现代天主教与科学建制转换研究与分析

    孙波
    185-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天主教与科学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世俗权力的丧失使现代天主教不得不陷于巨大的动荡变化和现代演变过程之中,天主教与科学的关系也由处于被动或主动的冲突而变为教会的节节败退,无力招架,天主教如果试图改变其中世纪以来刻板、僵硬与落后与时代的形象,就必须正视天主教与科学建制转换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形成适合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自己的正面作用,并试图挽回在现代西方社会日益下降的影响。而从这样一种变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某些缩影。

    天主教科学建制转换

    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杨开春
    18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保证学院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本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适应人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本文章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如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老品种和森林资源保护对多样性发展研究

    李晓明
    18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为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供给和选择,特别是对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孟连和澜沧两个县的调研数据分析农业产品的老品种和森林资源的现状,并且分析这两者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后提出针对当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农业老品种森林资源保护多样性

    我国能动司法实践探究

    李玉雪
    189-189页

    高职学院学生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对策

    严勇杰
    190-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明显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同时也给学校与社会敲响了警钟。本文试着从社会环境、学生自身、国际政治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分析高职学生突发事件的诱因,并从建立健全应急方案、强化学生法制教育、加大学生心理干预和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入手,切实建立健全高职学院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

    高职学院学生突发事件诱因对策

    试论薄弱学校的强校之路

    张邵声
    191-191,192页

    浅谈《工厂供电》教学体会与思考

    庞勇伟
    192-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厂供电》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工厂供电》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电能供应和分配的内容。电能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工业生产应用电能、实现电气化以后,就能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针对高职《工厂供电》课程的特点,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处理教材、应用多媒体、结合现场教学、利用综合实训一系列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理想。课前的预习、优化课堂教学和加强实践,是培养学生多种思堆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浅谈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赵栖卫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独立学院筹资办学以及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独立学院目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高校独立学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

    孙占林
    195-1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