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甘筱青

季刊

1673-4580

xbbjb@jju.edu.cn

0792-8334007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企业通过刊物,进一步总结和发表教师科研的最新成果、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也为了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繁荣教育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本刊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双百方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倡学术争鸣,办出刊物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吴瞻泰《陶诗汇注》考述

    刘奕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初吴瞻泰《陶诗汇注》是传世陶渊明诗歌注本中重要的一种.但关于此书的作者、编撰情况、在陶集注释史中的位置等基本问题,已有的研究多影响模糊之谈.文章在前贤工作的基础上,就这些基本问题再逐一考述.可知《陶诗汇注》是一部兼受明清之际风气影响,兼有空灵与朴实两种特色的陶诗注本.

    吴瞻泰陶诗汇注明清之际

    "拟"有"向"义吗?——陶渊明《杂诗》"泛舟拟董司"再辨

    吴慧欣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杂诗》中"泛舟拟董司"一句,注家多将"拟"解释为"向",但考察所举例证,结合"拟"的词义演变情况,可以确定"拟"虽有"用(工具)指向"义,但未能发展出泛指的"前往"义."泛舟拟董司"于文意不通,而异文"沉阴拟薰麝"在版本、语义上稍胜一筹.

    陶渊明《杂诗》异文

    庙堂与山林:王士禛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接受

    陈曾媛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士禛是清初康熙文坛大家,治学博综该洽,重视陶诗.从其诗话、笔记、年谱等著作可以看出,王士禛对陶渊明及其诗歌均有颇多论述,他推崇陶渊明的五言古诗,尤以田园题材为最,赞赏其古澹闲远和沉着痛快的诗风.但由于诗论主张和人生际遇的不同,王士禛对陶诗及其人生路径呈现了选择性接受和替代性接受的倾向.他以旁观视角效仿陶渊明的田园书写,展现了其心向山林与身处庙堂的矛盾感.这种接受方式并非孤立现象,隐含了文人们选择与动机的多样性,也愈见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自然纯粹以及无可替代的经典地位.

    王士禛陶渊明古澹诗风田园书写归隐意志

    论黄淳耀和陶诗

    张金晶
    18-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淳耀和陶诗现存103首,数量颇为可观.苏轼和陶诗启发了黄淳耀的创作灵感.同时,明清鼎革对诗人心灵的冲击以及明代"慕陶"风气盛行都成为黄淳耀追慕陶渊明的原因.黄淳耀和陶诗内容主要是追求隐逸生活、表现固穷守节之志以及关注民生疾苦.他的和陶诗不仅推动了易代之际诗学传统的形成与建构,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白鹿洞书院天下书院之首形成过程

    朱子门人蔡念成问学行止与学术思想略论

    邓庆平彭俊楠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念成是江西朱子门人群体当中的代表性人物.他曾问学朱熹与黄榦,长期从事讲学活动,与同门尤其是江西朱子门人交往较为密切.他在理学整体视野下对《通书·志学章》《<论语>孔颜所乐二章》背后的义理进行系统解读,既有理论论证与说明,更有为学方法与修养工夫的指点,显示出其深厚的理学素养.

    蔡念成黄榦朱子学

    江州书院历史地理时空分布

    周思思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院是兴起于唐代的一种新的文化教育组织.江西书院不仅数量较多,覆盖的地域范围也很广泛.而江州是江西最早建立学校性质的书院的地区之一,江州的书院史经历了由唐到清的漫长演变过程,其书院发展在时间上以明清两朝最盛,区域分布特点则以德化、星子两县为中心,选址多为山涧林溪之处.书院的建立及时空分布特征对江州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深远,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延续到今天,对现代化办学及选址颇具借鉴意义.

    江州书院历史地理

    民国江西官办图书馆研究——以庐山图书馆为个案

    段谟发陈宏泽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图书馆的创办与发展离不开官方的支持与推动,因而衍生出诸多官办图书馆.庐山图书馆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政治背景,深受江西省政府及国民党高层的重视.不管是经费,还是人力,以及图书的募捐,都得到当地政府和国民党党内要员的深切关注.庐山图书馆见证了民国政治的发展变迁,也揭示了近代公共事业发展的困境,是我们了解当时政治变迁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横切面.

    民国时期官办图书馆庐山图书馆

    《好逑传》《醒风流》的"互文性"探讨——兼论《好逑传》的创作年代

    臧林森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逑传》与《醒风流》之间存在诸多相互指涉、相互映射的部分,后者是对前者的仿作,两部小说有着派生关系的"互文性".二者在对"以诗为媒"叙事模式的突破和才子佳人形象的变异上颇为一致,并且共同反映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中由"以情止淫""情理结合"向"以理制情"转变的趋势.由于《好逑传》的成书时间并不明确,通过与《醒风流》的互文性研究,可借后者断定它的成书时间下限为康熙十一年.

    《好逑传》《醒风流》互文性创作年代

    鸿蒙初辟中的顽石与仙草——《红楼梦》开首两回艺术构思探赜

    连超锋郭丹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开首两回引出两位主人公出场:贾宝玉是一块顽石,林黛玉是一株仙草.这两回把主人公置于中华文明鸿蒙初辟时的神话传说之中,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体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应理解为自然、人、社会的融合.两位主人公的人生阅历如同一个万花筒,他们似病非病、似神非神、似幻非幻,这种自然、人、社会的一体化,又本质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具有终极叩问、终极关怀的属性.它将烈焰般的感情喷发和语言叙述的零度幽默性巧妙结合,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社会关系似病非病似神非神似幻非幻零度幽默性

    金疮与"三气周瑜":从医学背景考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之死

    张悦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经历了由无到有并经典化的发展过程.罗贯中利用金疮病忌怒的病理,有条不絮地展开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叙事.周瑜金疮病的再三发作并致死既符合医学逻辑,又满足周瑜因病早卒的史实."三气周瑜"的故事情节使诸葛亮足智多谋和周瑜狭隘量小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也增加了故事叙述的趣味性."带着脚镣跳出一支优美的舞"是《三国演义》的魅力所在.

    《三国演义》三气周瑜金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