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研究导刊
经济研究导刊

孙莉艳

旬刊

1673-291X

jjyjdkzb@sina.com;jjyjdk@163.com

0451-86352437,87512392

150010

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经济研究导刊/Journal Economic Research GuideCHSSCD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及其实践策略

    任毅张宏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立场、问题导向以及理论创新上看,共同富裕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战略和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为原则遵循。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策略上,要切实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共建与共享"三个结合",真正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三对关系",使共同富裕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原则遵循实践策略

    美好生活视域下当代中国消费价值观探析

    刘宁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价值观支配社会行动。错误的消费价值观及其导致的负面后果,背离了美好生活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广大民众的美好生活诉求为研究视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元素,构建以理性、节约、适度、均衡、绿色为核心要求的当代中国消费价值观,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人自身的健全发展以及国家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美好生活消费价值观核心要求现实意义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探讨

    陈国胜王会芳谢炳超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共同富裕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两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应充分认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有效解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失衡问题,以精神生活共富为引擎,通过公益慈善、帮共体、共富基金等路径,激发人民创新创业创富的内在动力。

    共同富裕精神富裕实现路径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关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党佳娜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关系是有效解决我国城乡问题和矛盾的重要手段。基于2016-2021年陕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区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立足资源禀赋,利用区位优势;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创新农村资源价值化实现形式;完善城乡融合保障机制,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熵值法

    乡贤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主体阐释及其路径

    蒙云龙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贤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取决于乡贤文化主体禀赋。古代乡贤文化主体主要来源于去职还乡者、名落孙山者、本土豪族者,他们在创办乡村教育、启蒙开化、发展乡村经济、协调乡村纠纷、维护乡村秩序、促进乡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现代乡村活跃着乡村的经济能人、退伍和退役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他们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乡贤文化主体的"升级版"。知古鉴今,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应该采用人才返乡、资本下乡、告老还乡等路径,充分利用不同人群的禀赋,使之赋能乡村振兴,既能促进乡村的发展,又能使之转型为现代乡贤,从而更好地造福桑梓。

    乡贤文化主体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

    胡雨凯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给农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此,对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进行调研,研究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的生计类型、生计资本和生计变迁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存在生计资本发展具有脆弱性、生计策略过于传统和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丰富生计类型、制定职业培训规划、以就业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创新生计策略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户进行扶持等提升对策,以期助推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实现海南省的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农户生计海南省

    对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

    梁宇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具有本土性、先进性和典型性,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主力军。为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南充市聚焦本土人才育"头雁",回引优秀农民工迎"头雁","万企兴万村"引"头雁",从内到外、多角度多层次大力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但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培育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应通过创新培育机制和模式、健全完善培育体系、优化完善扶持政策、增强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等对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充分发挥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创新

    跨境电商背景下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以南阳地区艾草产业为例

    翟艳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南阳地区艾草产业现状与困境、艾草产业与跨境电商关系的深入剖析,结合南阳艾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对南阳艾草产业转型升级中跨境电商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推进策略,以期引领南阳地区艾草产业更好地拥抱跨境电商的发展机遇,促进南阳地区艾草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南阳地区艾草产品在全球艾草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艾草产业转型升级跨境电商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徐秀颜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传统工艺展现了地域知识及文化,是地方的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根植于本土环境的实践,体现了地方的价值。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工艺仍然面临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冲击传统工艺的发展、传统工艺的传承后继乏人、传统工艺从业者综合素质不够高、传统工艺的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冲突等发展困境。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传统工艺人才素质复合化;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传统工艺产品定制个性化;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打造传统工艺的品牌效应;多渠道加强文化理念建设,注重对传统工艺的保护。

    乡村振兴传统工艺发展困境对策

    制造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陈刘颖高佳琳李坤浩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9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制造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不仅可以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演进。从中间投入品效应、共享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知识溢出、专业化生产以及竞争效应的视角探讨可能的路径机制。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因地制宜布局制造业集群、优化资源配置以破除产业同构化、减少低水平竞争问题,同时完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知识技术在地区间扩散的政策建议。

    制造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溢出效应知识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