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与社会发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

戴庆瑄

双月刊

1672-2728

jjsh@vip.163.com

0771-5860201、5859278、5854760

530022

广西南宁市新竹路5号

经济与社会发展/Jour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及实用性的办刊原则,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广西,面向实际,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改革发展服务”作为办刊的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

    涂成林魏德阳杨煌辉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是对西方各种生产力理论的扬弃,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超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与规律的全面认识和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在于形成了新的生产要素、发展动能及生产方式,更在于其彰显了人本性、和谐性和生态性的价值取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实践举措,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聚焦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新时代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三要素的优化提质.

    唯物史观新质生产力作用机制价值取向实践逻辑

    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需求与推进路径——以珠海市27家中小企业为例

    商乐黄刚伟辛文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文章通过深入调研珠海市27家实施了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系统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需求与实践路径.根据调研数据,约44%的受访中小企业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数字化转型成效",而超过半数的调研企业尚未见到"转型成果".资金和人才短缺、数据基础薄弱、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匹配程度低以及企业管理层"数字化认知"不足等,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共性与个性化转型需求,并针对转型挑战,提出提升企业"数字化认知"、构建数据治理框架、提高供应商数字化赋能水平、促进产业链式发展和加强政府扶持引导等举措和建议.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可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数字生态系统珠海市

    稳定币对央行数字货币国际化建设的影响及应对

    殷敏雷槟菡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货币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全球货币体系,同时也为跨境支付体系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稳定币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促使主权国家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以期在数字货币时代重塑的世界货币体系及跨境支付体系中占据先机.稳定币作为锚定法定货币的一种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内在联系与互动逻辑十分复杂,主要体现为对央行数字货币主权的挑战以及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稳定币因其跨境流动的便利性而天然具有国际性,要在发挥数字货币巨大潜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治理,需要通过以国际协同监管为原则,以维护货币主权与鼓励金融创新并重为策略,以实现金融安全为目的的监管思路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

    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监管国际法规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强国建设的协同互动研究

    谢捷陈柳钦
    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探讨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强国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文章从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强国的互动关系出发,深入分析了金融强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式,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传统金融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金融发展通过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和资本支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为金融强国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金融强国建设之间存在三种主要的互动机制:社会协调、创新反馈和数字赋能.社会协调机制强调了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反馈机制则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金融强国建设的反哺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形成良性互动.数字赋能机制则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金融强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问题及路径选择

    丘艳娟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通过融合产业数字化优势和提高创新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当前,数字经济在协调发展水平、规范市场发展秩序、提升数字政府建设赋能治理效能等方面仍存在现实问题,制约了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应增强技术创新,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弥合数字鸿沟,注重普惠共享;完善治理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重视人才培养,厚植数字人才竞争优势.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流量城市建设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研究

    谢加书韩珂杨昕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流量和数字流量的结合,在构建"产流—聚流—引流—固流"螺旋式上升的流量循环机制中,不断改写价值创造的演绎逻辑.流量城市建设将在重塑城市生产生活治理样态中精准捕捉高质量发展靶心,是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立足于广州城市发展的现实语境,运用SWOT分析法对流量城市建设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综合研判,并基于此提出以流量城市建设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广州将流量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提供决策参考.

    流量城市广州高质量发展SWOT分析

    论依托工业遗产的文创产业园开发与利用

    王云庆胡宝云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工业废弃地改建为文创产业园区,既能解决废旧空间改造和利用问题,又可促进文化产业的集聚与发展.这种开发模式在部分城市行之有效,已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带动周边经济繁荣,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但一些文创产业园也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亟须通过建立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深耕地方文化、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产业融合与跨界合作等举措,进一步改进现有发展方式,建立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

    工业遗产文创产业园城市记忆

    文博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回归与创新向度

    申林李俊阳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博承载历史文化,数字技术指向未来,二者融合互补共同开拓了文博全链路.数字文博通过数字文物、数字展览、数字文创的新形态对馆藏文化资源进行修复保护、展示传播,进而实现文物的活化再生.一方面,文博数字化转型既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亦提供了超越现实物理困境、再造想象性场景和复建历史叙事的路径,进而促成历史回归.另一方面,文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跨媒介整合,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体现动态化、沉浸式、交互性等特征的现代化新业态为趋向,使馆藏资源重焕生机,由此促进其现代化再生.

    馆藏资源文博数字化转型历史情境活化再生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丰富和发展

    张毅卓董晓辉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对科技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丰富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本体论,深化了科技造福人民群众的价值论,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科技的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科技强国新质生产力

    试论美好生活实现的生态道德之维

    何煦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道德是人类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提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构筑美好生活的伦理基础.实现美好生活与培养公民生态道德之间是耦合关系,培养公民生态道德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美好生活为生态道德的培育与弘扬提供坚实保障.需要从时代特征和价值追求两个维度提高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开展特色生态道德实践,进而构筑美好生活.

    生态道德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