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必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必读(下旬刊)
健康必读(下旬刊)

张文

月刊

1672-3783

jkbd@vip.163.com

010-86103292,59481502

100088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35号100088信箱22分箱

健康必读(下旬刊)/Journal Jiankang Bidu
查看更多>>《健康必读》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类综合学术期刊,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为医生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二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李慧萍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1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其中第二产程延长的120例作为观察组,第二产程正常的10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后出血原因.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59.2%,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4.2%,对比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的住院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结论:及早识别、预防第二产程延长倾向的产妇,有效处理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减少对产妇的伤害.

    第二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相关性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郑财能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选用本院2017.1-2018.1收用的志愿者,共9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细胞质量检验,并进行分析不同抗凝血剂、放置时间和温度对于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抗凝血剂配比对血液检测的影响中,1:5000组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好于1:10000组;1:5000组检测出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高于1:10000组.在放置时间对血液检测的影响中,0.5h组检测出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多于2h组、3h组;0.5h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低于2h组、3h组.在低温对血液检测的影响中,15℃-20℃组在血小板检测中,数值高于20℃-27℃组;但是红细胞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均低于15℃-20℃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不同抗凝血剂配比、放置时间和低温都会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产生影响.只有有效控制好这三个因素,才能够保证血液细胞检验质量.

    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

    颈椎病患者康复中放射诊断的临床应用观察

    孟祥有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康复中放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的154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知识宣教;观察组在知识宣教的基础上给予放射诊断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对于颈椎病患者给予放射诊断监测技术,可缩短康复治疗时间,有助于医生依照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康复治疗放射诊断颈椎病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何双红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接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45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A组,4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A组的30.00%;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A组的86.00%.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预见性护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效果

    祛风通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疗效分析

    孙红卫
    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风湿寒性关节疼痛治疗中联合应用祛风通痹汤及温针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共计84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以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观察组以温针灸配合祛风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95.24%,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3.3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治疗中以温针灸配合祛风通痹汤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关节痛祛风通痹汤针灸疗效

    对比分析牙体牙髓病临床治疗中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

    晏梅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牙体牙髓病临床治疗中不同根管填充程度的疗效差异.方法:以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牙体牙髓病中的100例为对象,均采取根管填充治疗,依据填充程度的不同分为欠充组(n=28)、适充组(n=42)、超充组(n=30).结果:对比治疗效果,显示适充组为97.6%,显著高于欠充组以及超充组(P<0.05).欠充组以及超充组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比较VAS评分,提示适充组为(4.7±1.2)分,明显低于欠充组及超充组(P<0.05).欠充组以及超充组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根管填充程度会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适度填充所得疗效最为理想,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故值得在临床推广.

    牙体牙髓病根管填充临床效果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设计

    张春梅
    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设计.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室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经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候,进行具有肺保护作用的模式组合和参数设置及其调节方法等方面建立.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需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候,进行具有肺保护作用的模式组合和参数设置及其调节方法等方面建立.结果: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前其PaO2显示为(5.7±1.6)kpa,患者在机械通气实施之后,其PaO2显示为(10.5±1.3)kpa,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前其PaCO2显示为(7.5±0.3)kpa,患者在机械通气实施之后,其PaCO2显示为(5.6±0.5)kpa,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前其SaO2显示为(75.4±1.2)%,患者在机械通气实施之后,其SaO2显示为(92.5±1.9)%,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前其HR显示为(118±9.9)bpm,患者在机械通气实施之后,其HR显示为(85±3.8)bpm,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时候,使用SIMV-PSV-PEEP/CPAP模式组合能够对患者的肺部产生保护的作用,同时在进行通气参数的设置和调节的时候,需要在动脉血气指标的量化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动态的线性撤机过程有效应用,在对患者实施围机械通气的期间,对患者循环和营养代谢支持等综合治疗逐渐加强.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肺保护性机械通气

    IgA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危险因素

    汪涛刘新君胡蓉魏炯...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Lee病变轻重分级为两组,病变较轻为A组,病变较重为B组,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理危险因素有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定量<6g/24h以及镜下尿红细胞>5.0×107/L.结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临床特点以及病理表现上存在区别,肾脏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与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定量<6g/24h以及镜下尿红细胞>5个/HP有关.

    IgA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危险因素

    对比研究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俞国河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6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减少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综合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人工置换术内固定术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依那普利叶酸片改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功能

    岳凤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改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且B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降低,且B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t=8.830,P=0.000<0.05).B组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A组的15.56%(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有效降低血浆中的高Hcy水平,改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症状,且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依那普利叶酸片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