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必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必读(下旬刊)
健康必读(下旬刊)

张文

月刊

1672-3783

jkbd@vip.163.com

010-86103292,59481502

100088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35号100088信箱22分箱

健康必读(下旬刊)/Journal Jiankang Bidu
查看更多>>《健康必读》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类综合学术期刊,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为医生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大面积脑梗塞的应用价值

    冯维唐亚辉陈雪倩
    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大面积脑梗塞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34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分别予以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临床诊断结果,并对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cy检测检出率为98.82%低于螺旋CT检查检出率1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 2=4.024,P<0.05),34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包括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55例(16.18%);大脑前动脉狭窄患者有69例(20.29%);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有89例(26.18%);大脑中动脉狭窄81例(23.82%);大脑中动脉闭塞46例(13.53%).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大面积脑梗塞,检出率高,操作方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多层螺旋CT大面积脑梗塞检出率

    急诊外科胸腹部外伤导致延迟性脾破裂临床急救的研究

    杨能俊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胸腹部外伤导致延迟性脾破裂临床急救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急诊外科诊治的54例因胸腹部外伤导致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ISS指标结果、输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创伤严重度分值及疗效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输血量均长于或多于对照组患者,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胸腹外伤导致的延迟性脾破裂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的疗效与手术方法治疗相当,但是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急诊外科胸腹部外伤延迟性脾破裂临床急救探究分析

    伤科消肿汤(口服)、甘露醇(静脉滴注)联用对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分析

    李扬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伤科消肿汤(口服)、甘露醇(静脉滴注)联用对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给予伤科消肿汤(口服)、甘露醇(静脉滴注)联用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VAS疼痛评分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伤科消肿汤(口服)、甘露醇(静脉滴注)联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效果较好,并有助于改善术后疼痛.

    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消肿汤中医药疗法甘露醇治疗效果

    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对初产顺产妇的应用

    刘洪花
    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初产顺产产妇分娩中应用自由体位分娩方法与分娩减痛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8例初产妇均在我院进行顺产,将所选患者分组,参照组44例单纯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研究组44例则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方法与分娩减痛方法,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效果.结果:研究组APgar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要优,研究组剖宫产与产后出血患者明显要比参照组少,研究组第1产程时长、第2产程时长、血性恶露时长和平均泌乳量等相较于参照组,数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初产顺产产妇分娩中应用自由体位分娩方法与分娩减痛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自由体位分娩法分娩减痛法初产妇

    结肠与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吴纳
    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造成直肠与结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具体因素.方法:对25例直肠癌和25例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综合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造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造口、围手术期其他部位感染,结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减张缝合、手术期其他部位感染,数据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手术治疗的结肠和直肠癌患者,应注意防范基础疾病,手术期其他部位感染等危险因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直肠癌结肠癌手术治疗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性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刘康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肠造口对患者手术效果以及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在手术中未采取预防性肠造口,而观察组则在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肠造口,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预后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恢复时间为(13.5±2.2)d,而对照组为(46.3±11.3)d.并且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2/70),对照组为20.0%(14/7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病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肠造口,能够有效发挥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并且还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使患者预后表现更佳,恢复更快,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预防性肠造口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陈强
    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胺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重组人脑利钠肽,记录两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7.23%)显著高于对照组(70.21%),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胺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可获得更优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胺联合治疗效果

    感染性休克患者CRP、PCT、cTnI、CK水平的检测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

    孙晓霞袁丽莉苑立娟张国强...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CRP、PCT、cTnI、CK水平的检测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36例患者在确诊1h内、治疗6h、12h以及24h之后进行CRP、PCT、cTnI、CK水平检测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采用Pearson分析表示CRP、PCT、cTnI、CK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为正相关(r=0.716,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RP、PCT、cTnI、CK水平检测与APACHEⅡ评分之间为正相关,可进行病情危重程度判断.

    感染性休克CRP、PCT、cTnI、CK水平病情危重程度

    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20例经皮微创Pyrford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黄新德
    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经皮微创Pyrford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12月-2016年12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患者20例,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20例患者在最后一个随访调查的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39.7±5.5)°,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的一个月的VAS评分为(3.5±1.1)分,患者的骨折愈合时的VAS评分为(1.3±1.1)分,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的一年后的Bostman评分为(28.9±1.2)分,在20例患者中,由18例患者的评分为优.结论: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经皮微创Pyrford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粉碎性髌骨骨折经皮微创Pyrford技术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临床分析

    张健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传统鼻腔填塞方式治疗,观察组在传统鼻腔填塞基础上联合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有效率分别为74%(10/15)、93.3%(14/1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观察组患者鼻腔恢复通气时间明显更短,鼻腔出血量明显更少,鼻腔黏膜恢复时间明显更短(P<0.05);在疼痛情况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分别(4.82±0.73)分、(3.15±0.66)分,观察组患者疼痛感明显更轻(P<0.05).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以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降低鼻腔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鼻内镜双极电凝鼻腔填塞难治性鼻出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