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必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必读(下旬刊)
健康必读(下旬刊)

张文

月刊

1672-3783

jkbd@vip.163.com

010-86103292,59481502

100088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35号100088信箱22分箱

健康必读(下旬刊)/Journal Jiankang Bidu
查看更多>>《健康必读》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类综合学术期刊,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为医生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肿瘤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

    史洁
    270-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元我院96例癌症患者家属.收集患者照料者的基本资料,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患者照料者抑郁评分(SDS)为40.5分,焦虑评分篇为38.3分.31例患者家属有焦虑症状,占32.3%.38例患者照料者有抑郁症状,占39.6%.TNM分期较高的患者照料者焦虑和抑郁评分较高.收入较低的患者照料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高.患者照料者为配偶的,其焦虑和抑郁评分较高.结论:肿瘤患者照料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与患者的个人情况、疾病情况以及家庭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关联.

    肿瘤照顾者焦虑抑郁

    经肛门微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

    孙洪旭任尔飞
    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微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拾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共42例,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21例,对比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研究组患儿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恢复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而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和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要比对比组患儿更少.研究组患儿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术时间和对比组患儿手术所使用时间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实施手术之后,患儿的排便控制功能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肛门微创手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患儿在手术治疗之后,排便功能得到比较良好的恢复,手术情况相对良好,其疗效要比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疗效更加显著,这一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肛门微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适应证临床疗效

    眼底检查联合OCT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

    肖威娜曹坤房磊王丹娜...
    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眼底检查联合OCT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2例PIHS患者眼科检查资料.结果:①42例患者84只眼眼底检查,其中正常眼底4只(4.76%),Ⅰ期44只眼(52.38%);Ⅱ期28只眼(33.33%);Ⅲ期8只眼(9.52%)②42例患者84只眼中OCT检查异常76只眼(90.48%),其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40只眼(47.62%),色素上皮层及椭圆体带改变26只眼(30.95%),其他改变如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脱离等10只眼(11.90%)③将妊高征患者眼底检查与OCT检查结果做等级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呈正相关(r=0.8942,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行眼部检查非常重要,眼底结合OCT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PIHS患者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眼底检查OCT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影响老年人营养因素及对策分析

    王立杰
    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事实,本文主要论述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建议.通过对老年人生理特点和影响老年人营养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老年人膳食营养的对策,旨在为老年人合理膳食提供参考.

    老年人营养不良因素对策

    人工流产后科学避孕方法选择和生殖安全

    任万芳
    27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人工流产后科学避孕方法选择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生殖安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社区内2011年2月—2017年3月间接受人工流产的女性206例,对这些女性进行随访,并且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中女性给予其计生服务站常规服务,观察组女性在常规服务基础上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女性的避孕方式选择与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这些女性随访及调查,干预前后对照组中女性可靠避孕措施选择率分别为12.1%、21.8%,观察组中女性可靠避孕方式选择率为13.6%、72.8%,两组女性变化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使人工流产后科学避孕方式选择率提升,从而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促进女性生殖健康,应当加强注意.

    人工流产避孕方法生殖安全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检测早期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对比分析

    徐春芬
    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过程中,使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检测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TCT检查的准确率为84.0%,高危型HPV检测的准确率为86.0%二者联合的准确率为97.0%,且和二者单纯检测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检测的应用价值相近,联合应用则意义显著.

    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

    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王春云周建波吴万贤何伟...
    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将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方法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应用,分析和研究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入并展开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文资料,按照处理胆总管切口的方法不同实行分组,每组纳入患者有35例,参照组在取石之后置入"T"管实施引流,实验组在取石之后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处理,对比并统计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合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对比参照组患者数据,P<0.05,有数据间统计学研究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合计率对比参照组患者数据,P<0.05,有数据间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采取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方法呈现较佳临床效果.

    胆道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胆总管结石

    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唐胜强
    274-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80例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变化以及手术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结石不良反应发生率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复发疝的临床对比分析

    王兴亮
    275-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复发疝的疗效.方法:2015年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9例复发疝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29.6%,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4%,对照组为18.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复发疝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复发疝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

    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调查及健康指导

    于海霞李丽娜
    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作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逐渐的年轻化.相关研究估算仅2012年我国高血压人数将达2.7亿[1].2014年相关报道: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5%、35%、10%[2].高血压病难以根治,并且容易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等,甚至危急生命.因此,如何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成为临床上备受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