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必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必读(中旬刊)
健康必读(中旬刊)

李朝辉(执行)叶正芳(主任)

月刊

1672-3783

jkbd155@163.com

010-52880640,57117353,52880603

100876

北京市海淀区邮电大学155信箱

健康必读(中旬刊)/Journal Healthmust-Readmagaz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健康教育所主办,湖南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以科学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为办刊宗旨,力求及时准确的反映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护理学研究以及药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理论、新动态。现开设专家评述、生物科技、健康保健、临床研究、医药论坛、医学教学、学术交流、护理园地、医院管理、病例报告、经验荟萃、论著、综述等栏目,其内容涵盖医疗卫生系统的方方面面。本刊努力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继续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为医生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分析

    王廷琨
    258-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制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对比.方法:选择100例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镇痛,对观察组产妇进行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镇痛,比较和分析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镇痛效果优良率为84%,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4%,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以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观察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镇痛效果.

    剖宫产术后镇痛罗哌卡因布比卡因

    三腔Forley拔管方法改良

    何苑熙许艳春
    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腔尿管拔管的方法,选择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的方法.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2013年6月先后收治80例前列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40人,采用传统方法拔管.B组为实验组40人,采用拔管前先抽尽水囊中的水,再打入1ml的空气,同时经尿管注入润滑止痛胶的方法.结果:A组病员平均评分为4~5分,都出现不同程度尿血;B组病员平均评分1~2分,采用此方法的患者普遍认为无任何不适和疼痛感,只有5人出现了轻微尿血.结论:实验组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疼痛,增强自行排尿的功能恢复,减少尿管的复插率及尿路感染,有效预防拔管后排尿困难及尿留的发生.

    三腔气囊尿管润滑止痛胶拔管方法排尿困难

    重症肌无力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巨文盈童燕敏
    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心理同题.方法:观察患者在住院期间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需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结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结论:患者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重症肌无力心理护理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赵自屹
    260-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采用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单纯肺结核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感染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初次发现疾涂片阳性肺结较并合并有糖尿病患者25例设置为观察组,同时将另外初次接受治疗疾涂片阳性单纯肺结核患者2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国际标准化短疗程抗结核用药2HRZE/4HR治疗,连续治疗半年后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经过半年治疗后进行疾涂片栓察结果为观察组21例转阴(84%),对照组有22例转阴(8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胸部X片提示观察组有5例患者病灶被吸收,吸收率20%,对照组则有11例(44%),两组病灶吸收率比较后者优于前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全身代谢紊乱、处于高糖应激状态,再加之周身血管和神经病变,使其免疫力长期低下,所以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有逐年增高趋势.糖尿病对肺结核治疗的不利影响比较显著,必须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肺结核的治疗才能奏效.在治疗上可选择与普通肺结核相同的化疗原则,但是需要适当延长治疗时间,这样方可提高治疗效果.

    肺结核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分析

    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的系统评价

    甘波
    26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关于易善复与安慰剂/不治疗相比较治疗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对提取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或Meta.分析,必要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去掉低质量的RCT、去掉短期治疗的RCT和去掉小样本的RCT.按照病因将RCT分为病毒性肝炎、酒精脂肪肝两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按照病程设立慢性肝炎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个试验研究表明,易善复有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早期死亡率的趋势.3个试验患者的Meta.协分析显示,易善复活疗酒精性肝病或脂肪肝的有效率和对照组的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个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易善复有防止酒精性肝病/脂肪肝患者病理组织学恶化的趋势,但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组织学.讨论: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病/脂肪肝是安全的,它可以提高酒精性肝病/脂肪肝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它具有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和防止患者组织学恶化的趋势,具有改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和恢复患者的肝功能.

    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系统评价

    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

    齐平华季链谢鑫
    262页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吴大鸿
    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血凝系统、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只采用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9%,明显高于对照组60.52% (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延长(P<0.05-0.01),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C)降低(P<0.01).但PC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可能丹红注射液通过作用于红细胞、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延长PT、APTP等而改善微循环,增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梗死丹红注射液血液流变学

    补阳还五汤及其中成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胡永淑
    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缺血性中风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缺血性中风的病人,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的病人采用补阳还五阳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脑部血液循环保持通畅,不良反应极少,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缺血性中风补阳还五汤疗效观察

    2009年至2012年我院支气管哮喘临床用药物情况分析

    许梅霞
    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用药情况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2年符合钠入标准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析56例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据统计后发现50例患者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所占比例89.28%; 36例患者应用了茶碱类药,所占比例64.28%;37例患者应用各类抗生素,所占比例66.07%;应用B2受体激动剂患者19例,所占比例33.92%;应用抗胆碱能药患者11例,所占比例19.64%;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患者20例,所占比例35.71%;联合用2、3、4、5、6种药物患者的例数分别是4、7、13、18、10例.结论:我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情况遵循、符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用药基本合理.

    支气管哮喘用药情况

    10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树菊
    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0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国内近5年有关文献报道的10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64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探讨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中药注射液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害、过敏反应、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发生例数较多,而且发生因素也比较复杂,包括制剂质量、药物成分、理化性质、禁忌不明等.结论: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液合理应用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尽量避免与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因素合理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