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必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必读(中旬刊)
健康必读(中旬刊)

李朝辉(执行)叶正芳(主任)

月刊

1672-3783

jkbd155@163.com

010-52880640,57117353,52880603

100876

北京市海淀区邮电大学155信箱

健康必读(中旬刊)/Journal Healthmust-Readmagaz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健康教育所主办,湖南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以科学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为办刊宗旨,力求及时准确的反映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护理学研究以及药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理论、新动态。现开设专家评述、生物科技、健康保健、临床研究、医药论坛、医学教学、学术交流、护理园地、医院管理、病例报告、经验荟萃、论著、综述等栏目,其内容涵盖医疗卫生系统的方方面面。本刊努力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继续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为医生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人群体检者血脂和血糖结果分析

    王进峰
    117-117页

    在不孕症治疗中阴道超声的临床价值

    陈碧丹
    11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阴道超声监测卵泡的发育,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形态,探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卵泡发育与正常卵泡发育的差异,以及实施诱导排卵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不孕症患者最为观察组,另选20名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阴道B超同时检测俩组的卵泡发育以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形态,并对不孕症患者实施诱导排卵,观察怀孕效果.结果:不孕症患者的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诱导排卵治疗方案,出现成功怀孕的患者,成功率为33.33%.结论:阴道超声在不孕症治疗中,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能够随时跟踪监测卵泡的发育、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形态,并对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指导作用.

    不孕症阴道超声卵泡监测子宫内膜临床价值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查结合TBS系统检测9486例临床分析

    李文仙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宫颈薄层液细胞检查(TCT)结合TBS系统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2008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9486例有性生活史的患者进行TCT检查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对TCT检查发现细胞常异常的患者进行碘染色不着色区取材病检,发现HPV感染的患者进行HPV-DNA检测.结果:9486例患者中检出异常涂片1798例(18.95%),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463例(4.88%),底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81例(4.0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7例(1.02%),鳞状细胞癌18例(0.19%),子宫内膜癌2例(0.02%),腺癌4例(0.04%),霉菌感染321例(3.38%),滴虫感染50例(0.53%),HPV感染279例(2.94%),球、杆菌感染183例(1.93%).TCT与病理检查和HPV-DNA检测的的符合率分别为93.42%、70.25%.结论:TCT检查结合TBS系统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配合HPV-DNA检测和宫颈组织活检,是筛查和诊断子宫颈病变的可靠方法.

    TCT检查TBS系统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凌鹏朱军祁海龙
    11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和探讨,并对诊治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自1990年至2012年,我院我科收治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60例,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均为乳头区肿瘤,对照组30例,均为非乳头区肿瘤,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做出比较.结果:患者肿瘤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患者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上腹痛、黄疸、黑便以及腹部包块等.黄疸在乳头部肿瘤较为多见,黑便在非乳头部肿瘤较为多见,患者出现胃肠道梗阻和腹部包块说明已是肿瘤晚期.对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气钡双重造影能有效提高确诊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检测出乳头癌.本组60例患者,55例接受了手术,30例患者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患者接受了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9例患者接受了肿物局部切除术,10例患者接受了姑息胃肠或胆肠短路吻合手术.肿瘤切除方面,55例患者,46例患者有效切除,切除率为83.64%;根治性切除方面,55例患者,36例患者根治性切除,切除率为65.45%.不论是手术切除率还是术后5年生存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治疗,应区分乳头肿瘤与非乳头肿瘤,提高对两种恶性肿瘤的区别认识,并进行有效诊断,在手术时加强手术规范,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手术诊治

    8320例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结果分析

    苏信斌崔淼淼袁艳陈亚萍...
    12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细菌性阴道病(BV)快速检测结果分析,了解其在阴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320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作生理盐水湿片常规镜检及细菌性阴道病(BV)快速检测.结果:检出霉菌性阴道炎1432例占17.21%,细菌性阴道病(BV)1254例占15.07%,非特异性阴道炎1161例占13.95%,滴虫性阴道炎401例占4.82%.结论:本院就诊患者阴道病主要以霉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率较高,开展阴道分泌物常规和BV联合检查对诊断阴道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细菌性阴道病(BV)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安邦
    12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膀胱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ALT APOGEE-800型彩超声波诊断仪对80例膀胱病变进行实时扫查.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膀胱炎20例,膀胱肿瘤15例,膀胱结石28例,膀胱异物7例,膀胱憩室6例,输尿管末端囊肿4例,阳性诊断率为100%.结论:彩超对诊断膀胱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彩色超声膀胱疾病临床应用

    两种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比较分析

    梁业勤黄庆楣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尿干化学自动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我院门诊随机364例患者的尿标本进行尿干化学法及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结果:尿干化学法潜血反应阳性,尿沉渣镜检有红细胞的有133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14例,假阳性率9.52%.尿干化学法潜血反应阴性,尿沉渣镜检有红细胞的有30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187例,假阴性率13.82%.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尿干化学法检测潜血反应需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联合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尿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镜检法尿潜血红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与治疗分析

    杨易
    12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9-2012年期间收治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治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诊断治疗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痊愈28例,显效1例,有效1例,患者总有效率达到100%;而对照组患者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约为83%,经统计分析,P<0.01,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CK-MB蜂值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快、转变快,快速诊断与综合治疗十分重要,既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又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治疗分析

    博晖5300检测漂移的评价

    欧雁方王小东
    12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本科室微量元素检测仪博晖5300在检测临床标本的过程中,随着仪器运行时间的延长,仪器稳定性的变化即仪器漂移性能的情况.方法:在不同日期共检测十三批临床标本,在每批临床标本检测前作一次质控,质控在控,在每批临床标本检测后作一次质控,对比前后两次质控数据,分别计算出前后两次质控平均值和标准差,先计算出每种元素三种质控物浓度的可允许误差,然后比较前后两次质控物浓度的偏差是否在可允许误差范围内或偏差在10%以内.结果:1.Cu,Zn,Fe三元素的低浓度质控即1号质控液的偏差大于可允许误差但小于10%;2.除Cu,Zn,Fe三元素的1号质控液外其余测定结果的偏差均在可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博晖5300性能较稳定,检测的临床结果准确可靠.

    博晖5300漂移可允许误差范围偏差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诊断和再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李腾芳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的残余病变问题,总结诊断与再手术治疗残余病变的经验与方法,以减少残余病变的加重或再发问题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残余病变患者36例,对其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再手术之前均接受B超、内镜逆行与磁共振的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从慢性残余胆囊炎、合并异物肉芽肿、癌变、并发症等方面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再手术治疗,36例患者皆痊愈.结论: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后,以ERCP进行残余病变问题的诊断,具有较为精准的诊断效果,而以再手术的针对性治疗,也可以彻底地将残余病变消除,使患者恢复健康.

    胆囊切除手术残余病变诊断再手术治疗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