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前沿
健康前沿

月刊

健康前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线超声引导下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王丽霞
    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无线超声引导下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n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肿瘤科所接收的100例需要静脉置管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静脉置管,对照组通过手感触摸和肉眼观察来选择尽可能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静脉置管;实验组利用无线二维超声仪辅助来完成静脉置管。结果:在无线超声的基础上进行静脉置管一次成功和一次到位的概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置管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大大降低。结论:以超声辅助静脉置管操作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无线超声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应用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

    席国瑞
    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无功能肾积水患者治疗中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无功能肾积水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常规组(n=20)。常规组接受开放性肾切除治疗,实验组接受后腹腔镜肾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无功能肾积水患者康复更快,并且具有术中出血少等优势,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无功能肾积水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疗效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徐慧
    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在2016年-2018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伤口清理等基本治疗,随后针对分析组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方式,针对对比组患者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患者。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并且能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

    妇产科临床治疗阴道炎的效果探究

    闫正先翟东良
    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妇产科临床治疗阴道炎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3。33%)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阴道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临床观察

    张婵
    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患者的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分为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每组患者为50例,全部患者均行B超诊断,并将B超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与病理检查结果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可通过B超检查判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B超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分析

    张道理
    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针刺结合肌内贴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36例)、对照组(17例)和单纯针刺组(35例)。然后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分级与BR,以及运动传导速度和患侧瞬目反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最高,达到22。2%,其次为单纯针刺组,对照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针刺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患侧瞬目反射情况、神经传导速度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使用。

    面神经炎肌内效贴针刺瞬目反射神经传导速度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张焕
    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于患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在医学临床上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08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十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颈内动脉狭窄的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10位,作为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选择患有颈内动脉狭窄的不存在发作性肢体抖动或是轻微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0位,作为常规组。分析患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医学临床上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患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在就诊时,均呈现发作性的肢体抖动病症情况,在病人发作的过程中,不存在肢体强制硬直痉挛,没有意识缺失以及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且不存在面部肌肉受累。患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发作时间大多小于五分钟,发作的地方普遍为一侧的上肢,发病的普遍原因有运动,站立行走以及咳嗽等。患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伴随患有高血压相关病症的几率要显著比常规组的病人高,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患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在医学临床上的病症表现是其他皮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发展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要明显比常规组的病人高,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患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在和常规组的病人比较中,存在更多的软脑膜侧支。结论: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罕见的脑缺血发作病症,其特点是病人在发作的过程中,一侧的肢体会不受控制的抖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发基础是颈内动脉狭窄,这种病症容易发展成为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

    优质护理应用在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情况分析

    张素芳
    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在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胃出血患者100例,将其根据入院顺序号进行分组,将单数的5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双数的50例患者定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较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较高,两组数据差异经计算后发现(P<0。05)。结论:对胃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速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优质护理胃出血效果分析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可行性分析

    张涛
    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咳血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肺结核咳血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试验组(n=21),一组为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参照组(n=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2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结核咳血患者采取垂体后叶素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垂体后叶素肺结核咳血治疗效果

    电击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

    赵晓楠
    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将对电击伤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所采用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电击伤患者之中,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86例,并将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研究过程中将会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则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电击治疗期间的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电击伤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8%,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在患者的治疗时间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电击伤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应该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时间有所缩短,同时也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电击伤患者整体护理干预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