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周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周刊
健康周刊

周刊

健康周刊/Journal Health Weekl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谈谈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

    姚昌贵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100例重症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然后对于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并没有出现不良后果.结论:我院当前使用的治疗方式,针对于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中获得了最佳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毒副作用较少,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在重症哮喘病治疗中广泛运用.

    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动脉内尿激酶介入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研究

    李晓强吴力娟许英冬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内尿激酶介入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实施临床分析,任意编号法纳入介入组与常规组(n=41).常规组根据患者症状实施基础治疗,介入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介入动脉实施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率及自主生活能力.结果:介入组患者的症状控制率为97.56%,常规组患者的症状控制率为82.93%,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进食、入厕、床椅移动及平地行走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内尿激酶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好,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适合于临床应用.

    动脉内尿激酶介入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浅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彭敏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脑梗死的治愈率,本文主要针对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丁治疗脑梗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利用随机选取的方法,选取某医院2017年3月份至2018年3月份在神经内科收治的38名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名.我们给予对照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脑梗死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六个月,在治疗结束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实验组19名患者中有18名患者的脑梗死疾病出现好转现象,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在19名对照组患者中有15眠患者的脑梗死疾病出现好转现象,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8.9%.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在62.7到99.1分之间,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在43.1到83.3之间.由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疗效确切,安全.

    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脑梗死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结果

    D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78例疗效观察探讨

    谢洁王东明
    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采用D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B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ALB、TBil以及ALT水平均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慢性肝病患者D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可以提高整体效果.

    慢性肝病肝病治疗仪临床效果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透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宋书建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血液灌流(HP)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HP组在每周2次常规HD+每周1次HD+HP治疗;HDF组行每周2次常规HD治疗+1次HDF治疗,HDF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的4008S和4008B血液透析机.结果:26例患者经过HP及HDF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B、干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均有改善.结论:尿毒症患者RH的发生与中大分子毒素以及继发性甲旁亢等有关,HP及HDF为有效的控制尿毒症患者高血压的方法,HP优于HDF.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与临床研究

    张慧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K-6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MHz)和UM9HDI型彩超仪(探头频率3-2MHz、3.5MHz)对我院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观察分析其超声图像及临床特点.结果: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或腹痛、或腰背痛的病史.7例可扪及腹部肿块,5例累及主动脉根部病人,于胸骨左缘3.4肋间或心尖区均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超声学具有特异性,对其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主动脉瘤璧间超声心动图描记术价值

    经皮顺行输尿管支架介入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陈艳玲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皮顺行输尿管支架介入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狭窄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顺行输尿管支架介入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症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在输尿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经皮顺行输尿管支架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病症好转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经皮顺行输尿管支架介入输尿管狭窄护理效果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喻华梅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风是社区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患者中风后由于气血逆乱、血溢于脑以及脑脉痹阻等因素会发生偏瘫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肢体功能,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需要及时治疗来保证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瞿英龙周爱国崔小菊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在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方法:抽选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7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出现颅内感染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仔细查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三个阶段的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选取的患者中有35人发生了颅内感染,发病率为4.74%.不同的治疗阶段其危险元素也不同,比如患者年龄手术前的危险因素,手术时间过长是手术中的危险因素,引流量过多是手术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医生应该对治疗过程的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才能有效的防治颅内感染的发生.

    神经外科颅内感染危险因素

    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结石的价值研究

    李鑫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结石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2例肝外胆结石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1).参照组应用腹部CT检查,实验组实施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参照组准确率为83.87%,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6.77%,组间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够准确判断肝外胆结石患者的症状类型,适合于临床推广.

    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临床诊断肝外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