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周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周刊
健康周刊

周刊

健康周刊/Journal Health Weekl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心内科住院患者自备药管理改进措施

    杨柳
    228-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心内科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备药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方法:总结住院患者自备药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护士对住院患者自备药进行规范化管理,未发生自备药用药缺陷事件.结论:规范自备药管理,可减少用药缺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心内科自备药品措施

    探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

    邵清春
    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针对医院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2月150份器械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75份):未给予质量管理;观察组(75份):给予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最终就两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器械清洗包装情况对比,观察组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合理展开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工作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

    质控科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李珊马兴友
    229-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院质量管理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永恒的主体,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质控科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质控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以环节质量控制为主,对质量控制技术及时的进行调整,严格的落实相关医院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笔者针对质控科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充分发挥质控科在医院质量管理中重要作用的途径,希望有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质控科医院质量管理作用

    观察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改善效果

    刘贤
    230-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针对实习医院2017年1月~12月药房药品质量问题进行总结,2018年1月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药放药品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药剂师笔试、实践操作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且药品混放、药品过期、有效期不详、未按照要求放置、基数不合理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减少因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医疗事故发生率,稳定医院发展,树立良好信誉.

    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改善作用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杨淑芳
    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及社会对医疗服务和医学技术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急诊科,其患者多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及时地进行治疗和开展高效的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点.

    预见性护理模式急诊科患者抢救应用效果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病区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徐艺涵李春慧杨丽萍
    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床头交接班作为护士交接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患者得到连续有效护理的保证[1].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研究[2]指出,沟通障碍已成为60%以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标准化沟通方式(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SBAR),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的单词首字母的缩写而成,分别显示了目前发生了什么、什么情况导致的、认为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沟通程序[3],SBAR在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已经被广泛应用4-5].我中心收治了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ccu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为了提高床头交接班的质量,减少沟通不良引起的护理隐患,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SBAR纳入病区护护床头交接班模式,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病区护际床头交接班信息交流

    护理文书环节质控本在ICU护理文书环节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蓝彩华
    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文书环节质控管理中应用护理文书环节质控本的效果.方法:对我院ICU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240份护理文书质量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护理文书各120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文书质控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文书环节质控本管理,对两组护理文书合格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医嘱单、入院评估单、输液单、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体温单、压疮风险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文书环节质控管理中应用护理文书环节质控本的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文书合格率,进而提高管理效能,值得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ICU护理文书质控管理护理文书环节质控本

    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杨美华
    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使用质量控制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急诊病人8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添加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依次为95.00%和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质量控制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急诊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效果观察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辉
    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的162例手术患者作为医疗调研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医疗差错、用药差错发生例数以及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作业期间,发生不良事件较少,护理质量更高,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手术护理质量.

    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标准化护理转运模式在手术室向病房转送交接中的应用

    李抢
    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探究其实践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转运方案,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转运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交接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护理转运模式后患者满意度、交接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向病房转送交接过程中患者接受标准化护理转运模式,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交接时间和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标准化护理转运模式手术室向病房转送交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