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之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之路
健康之路

月刊

1671-8801

jkzlbjb@126.com

400-0835899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骏景花园棋乐街31号骏茵轩B3栋602室

健康之路/Journal Health Wa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鼻内镜术对慢性鼻窦炎治疗的疗效观察

    赵静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科室在近期内接诊的5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并按照手术治疗形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 A组29例患者实施传统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B组29例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就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组间出血量比对,B组患者明显低于 A组患者(P<0.05).在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面比对,B组患者也均明显的优于 A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在面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时,对其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是理想的,应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

    老年胸部损伤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与临床效果

    秦海峰
    14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胸部损伤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治疗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胸部损伤患者共2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其中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14例(7%),肋骨骨折数≥4,ISS≥25分以及合并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休克持续时间≥4h等是胸部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抢救早期应该采取积极的呼吸保护等综合性救助措施。

    老年胸部损伤呼吸功能不全危险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刘水林
    143-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骨折时间<3个月),男36例,女50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为(65.3±4.6)岁,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VP组)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KP组),每组43例,分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评定和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VP组与 PKP组在疼痛缓解程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PKP组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明显高于PVP组(P<0.05).结论:在PVP和PKP的方式选择上,当椎体骨折时间较短时(<3个月)宜优先选择PKP.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对比探讨

    代宏立
    14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为主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为主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奥美拉唑的,同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的.因此,埃索美拉唑是一种值得在胃溃疡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的药物.

    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

    对上肢骨关节损伤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孟日升
    14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不采取康复措施治疗,研究组采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取康复治疗,上肢功能评定(77.28±3.85)分、日常活动能力(90.85±21.50)分,与对照组(57.30±9.50)分、(75.20±10.50)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骨科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上肢骨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上肢功能评定日常活动能力

    高危妊娠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

    袁敏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对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68例高危妊娠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5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77.99%,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28.80%,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8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0.45%,对照组的发病率为3.20%,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的新生儿发病率比较高,在临产前必须做好高危评分,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案,以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高危妊娠分娩方式新生儿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观察

    陈丽贞
    14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研究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4年8月期间入院接受小儿短小手术的患者总共120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者患者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氯胺酮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MAP)、苏醒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 RR和 HR 变化程度比观察组大,苏醒时间比观察组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以及副反应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且引起的并发症和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氯胺酮丙泊酚小儿短小手术

    人工流产对妇女生育功能的影响

    任莉霞
    14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人工流产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以及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的女性,文章通过检索文献,从人工流产方面、人工流产与继发不孕的关系、人工流产与再次妊娠与分娩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流产对妇女生育功能的影响。

    人工流产生育功能影响

    探讨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比较

    孙钝
    146-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外科修补组(n=34)与介入封堵组(n=34),外科修补组患者,采用外科修补术进行治疗,介入封堵组治疗将封堵器置入房间隔缺损位置,释放封堵器,开展推拉实验.结果:介入封堵组治疗成功率为100%(34/34),外科修补组治疗成功率为94.1%(32/34),介入封堵组治疗有效性优于外科修补组,介入封堵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外科修补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介入封堵术不仅可以优化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种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修补术介入封堵术外科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吴政华
    14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差异经 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法治疗胸腔积液,可加速胸腔积液吸收,促进康复进程,但治疗过程中应注重防治出血性不良反应.

    胸腔闭式引流尿激酶胸腔积液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