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任露泉

双月刊

1671-5497

xbgxb@jlu.edu.cn

0431-85095297

130022

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CN 22-1341/T)是由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 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 43人,其中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本刊现为双月刊,每年单月1日出版。    通信地址:中国长春市人民大街 5988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部    邮 编:130022 传 真:0431-5094128 电 话:0431-5095297    E-mail : xbgxb@jl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对象-属性双维度的民用机场核心业务流智慧化程度评价方法

    张锐黄卫马涛
    1267-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机场在进行智慧化程度评价过程中由于建设内容体量庞大,业务错综复杂,无法做到业务流科学划分并有效评价的难题,本文从面向任务对象角度以及面向功能属性的角度建立了基于对象-属性双维度的机场核心业务流评价体系,并提出了90项基础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劣解距法对禄口机场的双维度指标层进行了分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双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厘清机场业务流种类多元且流向繁杂的问题,方便后续机场进行智慧化程度评价;从基于任务对象维度的指标层分值可以看出,旅客流的隔离区外智慧化建设程度最高为73。76分。以功能属性维度划分的各指标中,感知类的数量/重量指标评分最高为79。68分,高出平均值21。4%;预测类的时间类指标评分最高为80。26分,高出平均值9。1%;决策类的事件类指标评分最高为76。30分,高出平均值10。2%。预测类和决策类的相关指标智慧化建设程度相对均衡,而感知类指标最低分为54。36分,最高分为79。68分,各业务智慧化建设程度相差较大。

    航空工程对象-属性双维度核心业务流智能化程度评价

    考虑驾驶员生理信息的城市交叉口风险评估方法

    陈桂珍程慧婷朱才华李昱燃...
    1277-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交叉口风险评估未充分考虑驾驶员状态和风险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的风险评估方法。利用熵值法得出基于驾驶员生理信息的风险概率,基于能量转换定理确定直接风险损失,提出环境脆弱度确定间接风险损失;利用聚类算法得到风险损失和风险概率的等级,进而基于风险矩阵得到交叉口风险等级。分析西安市19个交叉口试验数据得出:交叉口风险等级划分为比较安全、一般安全、比较风险和非常风险4个等级,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比较风险级别。所提出的基于驾驶员生理信息的交叉口风险评估方法与试验驾驶员的感知相符,准确度达到90%,为驾驶员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方法。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生理指标城市交叉口风险评估熵值法K-means聚类风险矩阵

    考虑多车影响的智能网联车跟驰模型

    蒲云徐银刘海旭谭一帆...
    1285-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智能网联车(CAV)对交通流的影响,基于智能驾驶人模型(IDM),考虑后车和多前车速度差的影响,构建CAV智能驾驶跟驰模型,推导了CAV跟驰模型的临界稳定性条件。然后以考虑1辆后车和5辆前车速度差的CAV跟驰模型设计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交通流稳定性随考虑后车影响的权重比例变化而变化,即只有当后视权重比例在恰当范围内时才可提高交通流稳定性;考虑后车影响和多前车速度差还可削弱由时延导致的交通流不稳定性。同时,新模型控制下的车辆加速度变化更平稳,更有助于提高交通流稳定性和交通流安全性。

    交通工程跟驰模型智能网联车交通流稳定性安全性评价

    考虑有序充电策略的多车型电动公交调度优化

    张明业杨敏黎彧黄世玉...
    1293-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时空客流不均衡带来的供需失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客流变化特征的多车型电动公交车调度优化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电动公交车辆的运营特性差异,考虑分时电价和有序充电策略,建立多车型电动公交车调度模型,协同优化车辆行车计划、充电方案及车队配置。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以南京市部分线路为例验证模型效果。案例表明:与仅采用小型车和大型车的调度方案相比,多车型调度方案的系统总成本分别降低8。26%和11。25%,证明本文方法不仅能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而且可有效降低公交系统运营成本,其中充电成本下降25。63%,表明有序充电策略能够充分利用低电价区间。灵敏度分析表明,单位时间成本和折旧成本系数是影响多车型车队构成的重要因素。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电动公交调度多类型车辆充电策略分时电价

    载货汽车弯道侧翻路侧预测方法

    许清津付锐郭应时吴付威...
    1302-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载货汽车重心高的特点极易因操作不当引发侧翻,为此,依靠现有路侧测量设备提出一种可快速投入使用的车辆弯道侧翻预测方法。首先,提出基于改进KNN的车辆重心高度回归预测模型实现车辆重心高度路侧动态估计;然后,建立基于横向载荷转移率的车辆侧倾估计模型实现侧倾程度路侧估计;最后,提出在线 ARIMA 模型在线预测车辆侧倾状态。MATLAB/Simulink与TruckSim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侧翻预测方法在弯道全程均能准确预测车辆LTR变化趋势和其极限值,从而为路侧设施在弯道发布针对性预警提供依据。

    交通工程侧翻预测在线ARIMA路侧感知设备重心高度估计TruckSim仿真

    协同换道避障模型和轨迹数据驱动的车辆协同避障策略

    秦雅琴钱正富谢济铭
    1311-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车辆类型、驾驶风格及不同阶段影响车辆换道的关键目标,将车辆避障过程中的"车-车交互"机理描述为力的关系,构建协同换道避障模型(CLAM),提取并建立适用于突发事件的车辆避障微观轨迹数据集,将车辆避障转化为多约束优化控制问题,以优化算法(OA)为纽带,设计车辆协同避障控制(CLAM-OA)策略。结果表明:相较于数据驱动的长短时记忆模型,CLAM-OA策略输出的误差均显著减小、车速与位移在不同时域的输出结果也更加稳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避障策略混合驱动车辆控制换道行为微观轨迹数据

    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移动遮断小客车跟驰风险预测模型

    戢晓峰徐迎豪普永明郝京京...
    1323-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典型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和直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航拍视频提取的交通轨迹数据,通过轻度提升机算法构建了货车移动遮断下小客车跟驰风险预测模型,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分析了模型关键特征参数风险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轻度提升机算法的风险预测模型准确率达96。9%,具有优越性,速度差、跟驰间距是模型关键特征参数,直道上单因子重要度更大;相比弯道,直道路段危险驾驶行为突出,大幅横向偏移等不稳定跟驰特征明显;由模型解释器结果可知,当速度差小于0。5 m/s、跟驰间距大于40 m时,是较为安全的跟驰状态。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跟驰风险预测轻度提升机算法货车移动遮断山区双车道公路

    匝道合流区智能网联车辆协同控制方法

    马庆禄闫浩聂振宇李杨梅...
    1332-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智能网联环境下匝道合流过程中车辆通行的效率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智能车辆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构建了以匝道外侧车道车辆为主体的三方博弈对局,并从换道、安全和行驶效率收益方面综合建立车辆收益函数;以博弈对局整体收益最大为控制目标,依据夏普利值进行收益分配,得到三方博弈对局中车辆最优控制策略。实验选取重庆市玉马路与重庆内环快速路包头方向合流区为路网原型,对合流区的车辆运行场景采用SUMO/TraCI和Python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合作博弈控制方法与演化博弈控制方法相比,总体平均行程时间缩短3。22%,平均延误时间缩短14。47%;车辆严重冲突降低54。04%,碰撞时间小于3 s的比例总体降低了26。56%;有效降低了交通冲突时间,改善了合流区交通运行效率。

    交通工程纳什均衡合作博弈控制匝道合流区智能网联

    进口集装箱堆场箱位分配与场桥调度协同优化

    朱瑾刘洋
    1347-1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场桥作业均衡和效率问题,设计了分时段平衡策略(TPBS),考虑了场桥之间作业安全距离和堆场容量的约束,建立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双场桥的作业量方差和作业总时间,为了求解建立的模型并分析算例,开发了模拟退火遗传算法(SAGA)。通过不同算法对比实验和3种平衡策略在集装箱数量为80~500个时的对比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AGA对比于GA和SA的目标值分别平均降低7。32%、20。66%,分时段平衡策略可以均衡场桥作业任务量,缩短集装箱装卸任务的完成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堆场空间的利用率,并有助于提高场桥的整体作业效率。

    分时段平衡策略箱位分配场桥调度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近断层大跨RC轻柔拱桥纵向阻尼器减震研究

    邵长江崔皓蒙漆启明庄卫林...
    1355-1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高烈度近断层地区大跨轻柔拱桥的纵向抗震性能,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探讨了某上承式RC拱桥黏滞阻尼器的适用性。对比该新型拱桥与常规RC拱桥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的差异,明确了其地震损伤路径,优化了阻尼器布置方案,探究了近远断层地震动下墩柱响应规律及减震效果,考虑了高阶振型的影响,结合易损性说明了减震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此类轻柔拱桥在近断层纵竖向设计地震下,中等高度立柱最易损伤,而拱肋保持弹性;在桥台及高柱处布置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最佳;受高阶振型影响,设置阻尼器后的高墩柱墩身剪力及弯矩包络"S"形分布更显著;在近场脉冲及远场长周期地震下的结构响应更大,受位移脉冲的影响阻尼器滞回环会出现突变,但耗能显著、减震效果突出;4类近远场地震动下黏滞阻尼器均可有效降低拱桥墩柱的损伤概率,适用性较优,但需满足大出力、大量程的地震需求。

    桥梁工程大跨轻柔拱桥近远断层地震动减震性能高阶振型易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