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量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量学报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计量学报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赵晓娜

双月刊

1000-1158

csmxb@public3.bta.net.cn

010-64271480010-84253162

100013

北京1413信箱

计量学报/Journal Acta Metr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季刊,现年均发表论文70余篇,并刊有征稿简则、学术会议和征文通知及新成果简讯。《计量学报》所刊登的英文文摘为《中国科学文摘》等收录,中文摘要为《计量测试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收录,部分英文摘要还为《EI》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激光热成像的薄膜面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陈明鑫侯德鑫叶树亮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热成像的薄膜面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仿真论证了激光加热相较于常规电加热方案的热损失差异;分析了激光加热功率、表面换热系数、测温模型增益系数等关键参数标定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方案.基于15个不同材料或厚度的薄膜和薄片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和参考值相对偏差均<6%,其中导热系数<3W/(m·K)的样品测试误差显著优于常规方法,这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改善热流环路积分法对低导热薄膜的测试精度.

    热物性测量导热系数薄膜热流环路积分激光热成像

    油浸式变压器的全域热网络模型

    鲁非苏翔李化林福昌...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绝缘性能和安全裕度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快速准确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产热和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自然对流边界层中速度和温度分布与流体普朗特数Pr的关系,考虑到局部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沿程变化以及不同区域传热特性的差异,对油浸式变压器进行了分区分层处理.基于热电类比法定义了多种热阻类型,构建了油浸式变压器的全域热网络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了热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二者所得绕组温度变化趋势相同,热点温度相差约1.9%,热点位置相差约7.7%.相比于有限元仿真,热网络模型在求解时间和效率上更有优势,能够实现油浸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实时分析和动态评估.

    温度测量变压器热点温度自然对流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热网络模型有限元仿真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轨检车构架位姿测量方法

    张欣韩志陈春雷罗哉...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轨道检查车构架运动会影响轨道几何检测系统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构架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双轴倾角传感器采集构架位姿原始信号,通过构架中心位姿解算方法将多个传感器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融合解算,获取构架几何中心位姿.为了验证其准确性和适应性,利用该方法分别在实验室和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标定试验线上进行了验证试验和在轨试验,结果表明,以第95%分位数作为评估标准,该方法测量的构架中心横向、垂向位移、侧滚角和摇头角与标准值的误差分别小于0.88 mm、0.44 mm、0.07°、0.04°,该方法与轨检系统测得数据的差异分别小于0.99 mm、0.73 mm、0.08°.构架位姿测量方法可以准确测量轨检车构架位姿,运用于运营车辆,可辅助判别轨道病害,提高轨道检测效率.

    位姿测量轨检车构架多传感器融合轨道几何不平顺

    圆锥面拟合的太赫兹发散角精密测量研究

    黎雅恬方波邬佳璐方灿...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太赫兹(THz)光束发散角精密测量问题,以单频连续波太赫兹源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基于圆锥面拟合的太赫兹发散角测量装置.通过研究太赫兹光束的传播模式,分析其在空间上的光强分布特性,提出将太赫兹输出光束在远场范围内视作圆锥曲面,利用太赫兹探测器采集光斑图像,根据图像的边缘点坐标构建圆锥曲面,借助间接平差对边缘点数据做预处理并进行参数迭代与圆锥面拟合计算出光束发散角数值.结果表明,被测100 GHz的太赫兹源发散角为2.73°,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8%(k=2).

    发散角测量太赫兹光束圆锥面拟合太赫兹探测器不确定度评定

    改进YOLOX在近岸船舶检测中的应用

    张立国赵嘉士金梅曾欣...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近岸船舶检测时目标尺度变化大,环境干扰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X的无锚框检测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CoT模块,通过动态利用上下文信息来增强表达能力,降低环境干扰的影响;其次,将SimAM注意力嵌在特征金字塔和检测头之间,丰富语义信息,提升小目标检测精度.再利用CIOU来取代原有损失函数,以提高收敛速度;最后,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特征金字塔中普通卷积,减少参数量,提升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在SeaShips数据集上,改进后模型在减少参数量的同时,精度提高了 6.73%,均值平均精度(mAP)达到了 96.63%,检测速度达到了 48.6帧/s,能够实时、高精度地检测近岸船舶.

    视觉检测船舶目标深度学习YOLOXCoT模块SimAM注意力

    一种组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重建图像融合方法

    张立峰赵建海华回春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电容层析成像(ECT)组合电极重建图像及层次聚类的ECT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构建组合8电极及12电极ECT阵列传感器,研究2种组合传感器激励测量方案;其次,采用层次聚类法对两种组合电极ECT重建图像进行聚类,从而消除重建过程中产生的伪影;最后,将聚类后的2种图像再进行小波融合重建.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重建图像,所提方法重建图像平均相对误差最小,最大降幅达到23.4%,平均相关系数最大,最大增幅达到10.56%.

    计量学电容层析成像组合电极图像重建图像融合油-气两相流

    一种基于扭秤的重力梯度动态测量方法

    叶子薇王飞包福黄安贻...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扭秤式重力梯度仪测量准确度高,但稳定性差且测量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引入动态调制方法,并将Z型扭秤结构应用于动态测量模式,实现重力水平梯度和重力曲率值的同时测量.在信号处理过程中使用旋转滤波和遗传算法,可有效消除扭摆自由振荡对目标峰值的影响并提取目标频率的幅值和相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从动态测量模式信号中提取目标重力梯度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不超过0.007 7 E(1 E=10-9/s2).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数据后处理时,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为0.058 2 E.

    重力梯度动态测量扭秤法遗传算法测量不确定度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电激励自校准方法研究

    陈乐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加速度计难以实现定期校准、校准成本高、难以满足长期工作需求等问题,对带有驱动端口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自校准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振动台校准方法以及基于驱动压电元件的逆压电效应,通过对传感器驱动端口电激励可实现驱动压电元件的转换灵敏度测试,并实现加速度计的现场原位校准.将校准结果与振动台校准方法的校准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频率范围5-10 000 Hz,自校准灵敏度结果与振动台灵敏度校准结果一致,误差在±2%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计量学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自校准电激励现场原位校准

    冲击加速度国际关键比对与参考值确定

    胡红波白杰孙桥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导的冲击加速度国际关键比对(CCAUV.V-K4).分析了比对样品冲击测量链各部分动态特性,并与实验室实际校准的冲击加速度激励信号相结合,说明了作为测量结果的冲击灵敏度与冲击激励的关系.针对比对参考值及其相应不确定度计算的问题,详细说明了3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包括国际比对推荐的计算方法和2种基于贝叶斯推断的计算方法.特别对基于贝叶斯统计的方法,结合实际校准过程的信息,采用了不同的统计模型和先验分布,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比对参考值的后验分布.对3种方法计算结果的进行了比较,并说明了3种方法的统一性及优缺点.

    计量学冲击加速度关键比对CCAUV.V-K4比对参考值贝叶斯推断

    多源声发射信号混合重叠组稀疏分类研究

    邓韬刘哲潮汪华章何磊...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列车车体裂纹声发射检测的多源、波模式重叠及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征模态的混合重叠组稀疏(MOGS)分类方法用于声发射源识别.MOGS是一种兼顾组间和组内稀疏,同时允许类间特征重叠的结构稀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噪声预分解矩阵以降低本征模态分解计算量,选取目标特征频带模态为分类样本来提高类间差异.通过K-SVD层次稀疏组套索罚训练MOGS类别字典,并给出一种罚函数块坐标可分离的近似光滑处理过程以实现MOGS套索求解.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几类多源含噪信号分类准确率均高于80%,在识别率和波形重构效果上优于对比方法.

    声学计量声发射组稀疏分类混合重叠组稀疏多源信号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