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高登辉

双月刊

1007-9882

jmsjyxyxb@163.com

0454-8618345

154007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街148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登载本校和校外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创新及逻辑构建

    余成武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是在历史经验里建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实践的基础,从现实困境中明确生态文明实践的重心,在发展大势下作出生态文明实践战略决策的过程.在实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中国的宏伟目标过程中,要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的逻辑脉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以战略层面的思维革新为根本起点,推动了全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创新、生态体系创新以及适应新时代形势的特色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的丰富内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及实践策略

    郑文芳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系列论述彰显出极强的时代价值,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关键保障,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并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在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理论依循与逻辑理路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最后从外部实践机制和内部实践机制两大维度,给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策略.

    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个解读维度——以文化自信、自觉、自立、自强为视角

    马玉欢于兆蒂
    9-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着重审视和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揭示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立和文化自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淬炼升华.从文化的四个视角出发,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个面向,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中国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价值旨归,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主张的理论依据,以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强国建设,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强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徐冬先刘瑞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工程.深入分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明晰全面深化改革的未来着力方向,探索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实现协同增效.

    改革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自由之疾"与弗洛姆的诊治

    谢震谢函峰
    19-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洛姆面对的是在极权主义和超级资本主义普遍压抑中产生的社会性格,或者说社会心理结构.在其中,既定的社会无意识影响着个体意识,伪思想代替了个人的独立思想.此种社会力量作为非人格对人格的统治,剥离了人的积极自由即自我实现的能力.因此,人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也在心理意识层面降低到了人的类本质以下.人们或被塑造为施虐—受虐的权威主义性格,或产生破坏冲动,或在资本主义文化模式内机械趋同.人们如此逃避自由也使得社会陷入精神失常当中.致力于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自由实现,弗洛姆求之于"成熟的爱"和"创造性劳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同时在事实上开辟了通往共产主义的精神分析路径.

    逃避自由破坏冲动成熟的爱创造性劳动健全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理解视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建构的影响

    宋啟闻冯建华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80 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哲学.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成功开创,使发展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沃土中成长,是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历程发展而来的.同时,在进行中国的发展哲学学科构建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一是发展哲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该如何定义?二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解释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和争论亟需肃清.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理论根基,探究不同理解视域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建构的影响,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发展和全新探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创新出场论"出场学

    公共性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

    方哲
    28-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性视域下,重构人类关系并塑造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顺应世界格局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步骤.在厘清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意蕴及本质核心基础之上,进一步把握公共性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哲学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最后从提炼价值核心,明确实践意义;立足平等民主,促进和平发展;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全球治理三大方面,探讨了公共性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

    公共性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论逻辑全球治理

    去蔽·互构·共生:中西方生态文明叙事的新路向

    蒋予格杨鑫悦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双重镜像视域出发,以"去蔽""互构""共生"三大向度探讨中西方生态文明叙事新路向.经由"去蔽"之维揭示了中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叙事体系的源流差异,以及其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上的互补性与协同性;又以"互构"之道寻求中西方生态文明叙事的中间地带,即采用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双轨叙事"构建既具地方特色又具国际视野的叙事体系,从而实现中西方生态文明叙事理论探索、实践行动和价值追求三方面的融合发展;并以"多维书写"方式应然抵达全球生态文明叙事的"共生"之境,增强生态文明叙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中西方生态文明叙事迈向新台阶.

    双重镜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叙事西方生态文明叙事

    数智赋能中国式政治文明建构的路径创新探析

    侯丽岩李兆楠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赋能中国式政治文明建构是数智时代亟需回应的重要议题.政治理念文明建构、政治制度文明建构和政治行为文明建构组成了中国式政治文明建构的"同源互构"有机系统.在理念创新维度,"政党-政府-公民"多元主体在政治实践中,实现了政党数智治理意识、数智政府建设意识和数智公民素养的全面跃升,是中国式政治文明建构之"魂";在制度创新维度,制度"制定-决策-传播"前后相继的环节链呈现了数据科学、数智循证和数智靶向的成效,是中国式政治文明建构之"核";在行为创新维度,多元主体、数智空间和智慧载体平台在有序运行过程中,彰显时空延展、场域扩展和技术发展的实践张力,是中国式政治文明建构之"体".

    数智赋能中国式政治文明建构路径创新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实践研究

    马语莲
    42-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科学内涵包括把握城乡关系的趋势、厘定城乡融合的条件、指明城乡融合的路径,这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石、价值指向和路径指引.基于此,文章从生产关系变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产业协同,夯实城乡融合物质基础;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民利益;资源公平配置,健全城乡融合要素市场;城乡双轮并进,促进城市乡村共同繁荣五大方面,提出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城乡融合资源配置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