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张学良振兴东北经济的实践活动(1928-1931年)

    刘聪
    14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我国东北的野心昭然若揭。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近代史上的伤痛,使张学良意识到只有复兴经济,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了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建设东北经济,一方面通过实行移民垦殖政策以发展农业;另一方面稳定金融业,大力鼓励和支持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还通过修建铁路、港口等措施以发展东北交通运输业。这些措施促使东北的民族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抵制了日本的经济侵略,而且大力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张学良东北实践活动

    庙会:村际交往的平台--以山西长治西火镇天下都城隍庙会为例

    程卢晋
    14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庙会以酬神、娱神等祭祀活动为主要内容,融合了经济贸易、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等世俗活动,自觉和不自觉地成为了村际交往和沟通的平台。庙会作为农村一个重要的社会性机构,其影响和作用渗透在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时期以来,随着庙会活动的恢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她的交往沟通作用更为凸显。本文试图以山西长治西火镇天下都城隍庙会为例来探讨庙会在村际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和社会交往及其影响。

    庙会新时期村际交往平台

    魏晋六朝门阀士人的群体性研究

    陈晨
    14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横切面都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而每一个社会都是由无数的个体和群体构成,正是由于这些个体和群体的活动才使得社会、历史生动而充实。但是个体活动纷繁而复杂,与之相比,群体活动则较为易于把握。<br>  谈及魏晋六朝,必言世族门阀,该时期的世族门阀身上有着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如从当时士人的名字中的一个“之”字可以看出他们的家族既具有宗族性又具有宗教性,从《世说新语》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士人大都具有追求放纵主义的表现。可以说,魏晋六朝的世族门阀极具特色,同时又是异常繁荣。然而,“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这是自然规律,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发展。东晋末年,门阀世族就开始江河日下了,到了南朝则全面衰落,并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除了有社会、经济、政治等客观原因外,士族自身的腐化为主要原因。

    群体性天师道世族士人

    浙江地区宋代墓葬所见人首兽身俑初探

    戴依依
    14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地区宋代墓葬出有三例人首兽身俑,经笔者判断,其中两例人首蛇身俑可能是“地轴”,一例人首鱼身俑可能是“仪鱼”或唐宋时期的雷神。

    浙江墓葬人首蛇身人首鱼身

    薄命红颜--浅论程蝶衣与林黛玉“个性人生”的异同

    柴巧燕
    15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世迥异命运相似的人物———程蝶衣与林黛玉,他们从小失去亲人,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相似的身世造成了他们柔弱、敏感、叛逆的性格,这一品格给他们带来相似的命运结局。

    程蝶衣林黛玉性格结局

    明代监察制度对于当代行政监察的启示

    徐超阳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监察制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于殷商和西周。纵观历代,中国都十分重视监察制度,特别是官员廉政监察制度的建设,而明代的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是最完备的,它纵横交错,更有着其独特之处。本文意在通过梳理明朝监察制度,从明朝的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制度的利弊出发,对于我们今天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提出一些启示。

    明代监察制度启示

    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意象

    高溪
    15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的美在于意境,而意境的构造,则在意象。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所希望达到的一个审美目标,而意象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融诗人的情与外界的景于一体的感性世界。如果把诗比作一幅浓淡适宜的水墨画,那意象就是使这画呈现美丽和谐境界的主要因素。意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意因象得以彰显,象因意而富有生命力,意与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被注入诗人主观意识的不同意象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内涵丰富的诗句并为我们所感知,使我们进入一个融宇宙与人生为一体的审美意境。意象是通往澄明之境的桥梁,是中国古典诗歌得以流传千古并引起我们广泛共鸣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意境意象诗歌辩证统一

    浅析王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

    宋百元
    15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伦理学史上一个重要学派,其心学观念、良知与致良知、知行合一理论是其心学的核心和精华部分。本文通过对王阳明心学的心学观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核心理论的阐述,追溯阳明心学的学术思想,回归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

    中世纪欧洲异端运动的影响

    孙永亮
    15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督教不断系统化、完善化的过程中,各种反正统基督教的思潮也迅速发展起来,而这一切有悖于正统基督教的观点和行为都被斥为异端。中世纪欧洲异端运动是随着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的,而社会的基督教化和基督教的世俗化也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各个时期的历史条件不同,各个时期异端的内容和含义也不尽相同,并且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愈演愈烈。它作为反封建的一面旗帜,对当时的农民起义、欧洲16世纪的宗教改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异端运动影响

    1896~1898年间梁启超对新闻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徐琪琳
    15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他毕生都在为中国的前途命运而奔走奋斗,报刊始终是他用来宣传革命主张、召唤广大群众的有力工具。在1896到1898年间《时务报》创办期间,以他为中心的报人创立了时务文体,提出了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等重要的新闻思想。

    时务报时务文体新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