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读《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有感

    江佳丽
    11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之间的经济往来频繁,《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一书从三个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这两个角度对此区域内的商品经济进行阐述,并且再次基础进一步论述了这一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整个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格局的重要影响。本文是基于此书的读后感。

    明清湘鄂赣人口流动商品经济

    现实,抑或梦境?--谈象征在《柳的四生》中的运用

    刘双
    11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波德莱尔和兰波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象征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法籍华裔新生代作家山飒笔下,尤其她的长篇小说《柳的四生》里,象征手法将故事串成一丝丝倩影,让柳化身而来的女子带我们穿越现实和梦境,让读者在苦涩中咀嚼出淡淡的甜意。

    象征蝴蝶穿越

    谁唱江南断肠句

    张君
    116-116页

    浅析外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白玲
    11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作品是人类抒发内心感慨,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一种情感互动的桥梁。透过外国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们在身处的历史阶段所抒发的源自心底的呼唤,作为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几乎贯穿于西方文学发展的始末。强调“人本”核心的人文主义秉承了文艺复兴期的人文内涵,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之下,作家们用铅字进一步抒发着内心对于平等、自由的向往。历经了几多时代的颠簸,在现实与浪漫的冲击之下,外国的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外国文学作品人文主义人本思想文艺复兴独特韵味

    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报刊功能观的变化

    于翔
    11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报人,一生主办过多家报纸,其文章著述影响巨大。本文旨在分别总结梁启超戊戌变法前后的报刊功能观,并通过将这两个时期的功能观进行对比,探究这些变化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戊戌变法梁启超报刊功能观变化

    《左传》婚俗文化探析

    刘迎秋马光彩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儒家经典的《左传》不仅具有珍贵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而且也含有相当丰富的民俗研究史料。本文立足于《左传》中有关史料,从婚姻习俗这一角度入手,对春秋时代所流行的各类婚姻习俗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助于人们了解那个时代婚俗文化的面貌与特点,同时也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当代有关婚俗文化传统的悠久历史和传承渊源。

    《左传》婚姻过程其他婚姻习俗

    河姆渡玉文化初探

    夏子婕
    12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不间断的文化,文化的载体不仅仅只有文字更多的还体现在从古到今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中,最能表现中国独特文化的非玉石莫属,这也是中国所独有的“玉文化”。河姆渡文化中发现的玉,也许并不是我们今天通常见到的制作精良的玉器,可能据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只是打磨的比较光滑的石头,但是在古人看来它们却是不可多得的精美玉器。本文通过对河姆渡文化中玉文化以及其他一些时期发现的玉文明的探讨,进而对中华文明中的玉文化开端进行探讨。

    河姆渡文化玉文化开端

    西安地区历史上的道教活动

    王峰梅
    12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安(古称“长安”)是道教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楼观台的所在地(户县),亦为历代道教的主要活动地和道教学术成就的编集地。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前,具有道教雏形的神仙方术在关中地区十分盛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山东齐人的神仙之说和道家方仙之说的长生方术深信不疑,收揽了大批方士来到咸阳。汉武帝更是热衷于神仙道术,长安宫殿里方士熙来攘往,开巫道厌胜辟恶之先河。西汉后期,方士改称道士,长安道士西门君惠曾在未央宫为王莽兴神仙之术。

    西安道教楼观台

    关于儒家的反思

    陈少通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穿过时空隧道,我们依然可以触摸到古代中国神州大地上的呼吸和脉搏,感受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的心跳。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创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盛世。有人说,那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带来的良果。然而,中国社会几千年内却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轨迹,历朝历代都有鼎盛时期,在这个鼎盛时期内,人口增长,社会稳定,可是突然局部的自然灾害或是某个地方的冤假错案,打破了原有社会的稳定,社会进入了乱世,不知多少人丧失了儿女情长,多少生命成为孤魂野鬼。随后一个占山为王的山贼占了全国的江山,又诞生了一代皇帝,社会又随之运转,实现了稳定,人口又会大规模的增长,为下一次乱世和大规模屠杀开始打下基础。治世———乱世———治世的轨迹也是儒的良果吗?难道非要我们说,“成也儒家,败也儒家”吗?儒,所带给我们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反思?

    科举天命

    元杂剧《冻苏秦》的创作特色

    沈维佳
    12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杂剧《冻苏秦》为苏秦戏文仅存几个全本中,最早可见全貌的剧目。其以《战国策》、《史记》记载为基础,继承了大困而归、一家耻笑、途遇贵人的基本情节,其创新之处在于“苏冠张戴”的情节设置。在突出世态炎凉主题的基础上,着重描述苏秦为求功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较之后世的苏秦戏文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苏秦张仪“苏冠张戴”创作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