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朱熹的人性论思想及当代价值

    高玉娜
    12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性论是朱熹以“理”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论题。本文通过对朱熹人性论基本观点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及其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人性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思想政治教育

    半世纪的流变——《萌芽》背后的探索

    刘彧黄杰平
    12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刊于1956年7月的《萌芽》,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萌芽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正如巴金在创刊号的祝词中说的那样,“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任何萌芽只要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养料,就会展开她那‘欣欣向荣’的前途”。回顾《萌芽》走过的50多年,风雨兼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在它道路发展的背后,也留有让人深思的东西。

    转型与自救文学价值教育革命80后作家群

    近年来关于唐代妇女地位研究综述

    薛婧
    128-12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唐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阵地,不少历史学者将目光投向唐代妇女研究,在妇女的教育、地位、服饰、宗教信仰等若干领域进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进入21世纪后中国妇女在国家各领域影响的不断扩大,引发史学研究人员对唐代妇女地位研究的更多关注,成为学界热点,

    妇女地位唐代综述历史学者社会史研究妇女研究宗教信仰21世纪

    《理想国》中需要的人本主义式分析

    俞启明
    12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理想国》中的需要事实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无疑是要为人类谋求一种幸福生活,而在柏拉图的视野里,个人幸福生活的起点就是正义。于是在实际的论述中从个人着手,从秉受天赋及天赋直接促成的需要着手开启了个人正义的论述,而其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人的需要的人本主义的纠葛。

    《理想国》人本主义个人正义幸福生活人的需要一以贯之柏拉图天赋

    《东门行》“不顾归”的确解

    孙军岩
    13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乐府诗《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第一册中解释:“顾,念。不顾归,决然前往,不考虑归来不归来的问题。不顾归,一本作‘不愿归’。”两种解释。今人余冠英先生的《乐府诗选》注云:“《乐府古题要解》和《通志·乐略》引作‘不愿’,义可并存。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乐府诗选》第一册余冠英

    中国语境下的神与物游

    韦达韬
    13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中国的神思与物游的文艺理论时,当代的学者们总是不自觉的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比如用形象思维对神与物游进行解释。这样一种研究视角,有其好处,但是它往往把“神与物游”这个中国传统荚学的概念从中国的语境里抽离了出来,失去了它的中国特性。

    形象思维宇宙观象化思维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

    邱士波
    13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今文经学(包括谶纬)和古文经学都认为孔子曾对六经进行过加工整理,都承认除了《春秋》和《易传》之外,其它经书都是孔子之前就已存在的古代文献,只是经孔子加工整理和传承而已。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并非截然对立,壁垒分明。今、古文学派均认为孔子对六经的加工整理也是有述有作,古文学派并不认为孔子只是六经的传授者,而是述中有作,所作者:《春秋》与《易传》。在这一点上,今古文学派的意见也并非截然相反。

    今文学派古文学派孔子六经

    苏军在二战中对德国妇女的暴行与根源

    张建朝
    13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所周知,苏军(即前苏联军队)是二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力军,它与强大而凶残的德军鏖战于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许多城市,在中国又以摧枯拉朽之势顷刻击败号称日军精锐的关东军,真可谓可歌可泣,悲壮英勇!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苏军渐居上风。在苏军走出国门之后,特别是进入德国本土时,苏军的暴行就见诸西方的一些媒体上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可谓罪大恶极!那么,苏军在二战期对德国妇女主要有哪些暴行?根源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就来略谈一下。

    可歌可泣轩然大波恶魔禽兽高层纵容

    借伯夷抒发自我的司马迁——关于《史记·伯夷列传》的几点解读

    毕玉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伯夷列传》处于《史记》列传第一,在这短短的九百字的传记申,记叙伯夷与叔齐事迹的文字不过两百字而已。而在佘下五分之四的篇幅里,司马迁却发了五次感慨,“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由此观之,怨邪非邪?”“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这五次发问,实质上反映了司马迁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还有内心的郁结,也隐含着他写作《史记》的内在原由。本文试图结合这五个问句与伯夷事迹本身分析其中所反映的司马迁的思想与历史哲学,对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真实意图试图作一个深入的剖析。

    《伯夷列传》《史记》司马迁解读历史哲学事迹写作传记

    对康德伦理学思想的探微

    张永锐
    13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伦理思想中,十八世纪的法国以及近代,对伦理学思想的一些根本的问题,比如道德的存在、理性、聿福和意志等的问题,有过长期的争论和有过对立的矛盾。康德吸取了各派的看法和理论,提出了它们的弊端,认为那是不科学的伦理思想。康德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试图建立超越其它学派的伦理体系的具有独创性的伦理学,建立一个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康德也正是将自己的毕生精力花在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与研究上,对德国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道德的来源规定在了理性之上,力图想用自己的伦理道德为人们指出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

    康德伦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