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的乡村生活(外一题)

    申前程
    14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去年我家从夜晚灯火辉煌的并州路南内环街搬到地处市区边缘的北营,我家就正式开始了深居浅出清心寡欲的乡村生活。细细想来,搬来这里已经一年多了,终于变得开始慢慢习惯。我是一个心里孤独感很强的人,但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需要用外在的繁华喧嚣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的聚焦点。必须承认,郊区的各方面确实不能和市区比,不过,现在我慢慢觉得,乡村真是一个能让你静下心来的地方,细细品味,

    乡村生活孤独感聚焦点注意力市区

    浅谈民族元素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高娴
    14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并且拥有众多民族文化的文明古国。设计作为一个外来词汇进入我国,也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虽然我们接触设计的时间可能会比欧美等其他国家较晚,可是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设计自始至终存在着,并展现着他独特的魅力,如我过的瓷器,旗袍等等众多艺术品,无论是在文化还是艺术的领域都受到了世界高度的肯定和追捧。然而,在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与渗透的当今,我们所固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逐渐在动摇并且有了明显的改变。这使得我们的设计越来越远的离开了我们本国的民族文化。虽然在今天,许多设计师和消费者已经认识到了民族元素在中国现代及未来设计方向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中国设计”的口号,但是却不可避免只做到了对传统的临摹和效仿,导致了中国现代设计停滞不前。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元素在中国设计中的作用,摆正民族元素在中国设计中的地位,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民族元素中国现代设计现代设计

    花腰彝刺绣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娴
    15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腰彝作为云南地区特有的少数名族,其独有的刺绣风格和图样颜色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刺绣中独树一帜。然而作为中国少数名族的传统手工艺,在工业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保护和花腰彝刺绣的过程中,这种传统的中国女红手工艺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和发展方向,那么现在花腰彝刺绣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真正得到了保护和改善呢?在发展与保护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去重新审视的。

    花腰彝刺绣发展现状改善

    同性恋的两难处境——《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品析

    何琴
    151-15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塞奇威克的“壁橱认识论”对威廉斯的《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进行解读,论述走出壁橱和隐身壁橱对男同性恋者是两难的选择,以揭示“恐同”是历史和文化的构建。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壁橱认识论同性恋恐惧

    读过去,读自己

    徐玮浛
    15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的确,青春太短,可又走得太快。一晃十几个春秋过去,韶华易逝,新人变成了旧人,少妇变成了老妪,青春在年月的冲刷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渐显斑驳。过去那些个年少无知的我们也即将挑起社会的大梁,接下父辈们给予的重任。其实,每个自己都是一本书,它原是一本无字的书,后来,上面的一笔一划是人们在磨难和坎坷中慢慢刻上去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沧桑点滴描绘着多彩的过去,也诉说着刻骨的往昔。

    青春席慕容少妇社会个人

    艺术美的创造与接受

    李凌雪
    15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艺术家将自己的精神世界融人创造过程中的产物,艺术美常常给人们带来一种美感的享受。我们经常会发现一朵花或者几片云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以致精神上的审美快感,但是我们不能说这是艺术美,这就是我们首先应该清楚的问题:艺术美与自然美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可以说艺术美是凌驾于自然美之上的,要高于自然美的。

    艺术美美的创造精神世界自然美美的形态创造过程审美快感艺术家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中以人为本位的主体性思考

    李华
    15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由分说,关于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审美价值,应该体现在其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精神价值上面。正是基于此,笔者从做人的角度来进行了探讨,并希望借以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关注和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以人为本主体性精神价值

    电影《苔丝》中人物性格的变异

    曹雅薇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之作,1979年,法国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将这部世界名著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基本保持了小说原著的情节结构,是精彩原著、天才导演和出色演员等优秀元素的组合,但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却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变异。本文对电影《苔丝》和原著中人物性格的比较,不在褒此贬彼,旨在于更深刻地理解《苔丝》的内涵。

    《苔丝》电影改编人物性格变异

    《牡丹亭》的几点思考

    左青英
    15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之杰出代表。是以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以及他比较进步的政治思想有关的,同时又受到他所掌握的具体的文艺观的具体的实践指导。从《牡丹亭》的通篇来看,里面最突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言情”。汤显祖文艺思想的核心就是言情。汤显祖在万历戏曲界首举言情的大旗。汤显祖曾说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源泉之所在就是言情。

    《牡丹亭》汤显祖临川四梦生活经历政治思想实践指导文艺思想艺术作品

    浅析电影《广岛之恋》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邱钰香
    15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开始了一场被称为“新小说”,“新浪潮”,“左岸派”电影的艺术实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浪潮”电影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与革新,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新小说代表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与“左岸派”导演阿仑·雷奈合作的作品《广岛之恋》。

    《广岛之恋》电影表现手法意识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实践玛格丽特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