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行政管理的历程与前瞻

    谢春秀
    179-17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行政管理与我国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方面相辅相成,行政管理的改革为构建公平与法制的现代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这与年轻的中国本身情况是分不开的,当然,主要还是在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在摸索与借鉴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制

    对房产税收政策的探讨与建议

    王玮李肖肖王俞婷刘洋...
    180-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房产税的概念着手阐述我国当前房产税行业出现的种种状况和问题,进而探讨对房产税问题应该采取的一些可行性方法,再而延伸讨论国家对房产税走向的调控,由此得出了对房产税政策的一些见解。

    房产税房产利益调控体制完善

    公共政策利益均衡机制的构建

    甄旭雷
    18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当前社会已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公共政策利益失衡态势,政策利益失衡问题的凸显和利益矛盾冲突违反社会发展规律,违背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愿望,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变化状态,严重威胁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公共政策必须引入利益均衡机制。本文指明了构建公共政策利益均衡机制的路径,对完善政策设计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公共政策利益均衡机制构建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背景下的“大政工”体系建设

    赵冬
    18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政工”体系建设是省、市公司为进一步发挥“大政工”整体优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公司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民主管理和信访稳定等工作,按照“一切专项任务项目化、一切项目实施团队化”的要求而实施的系统工程。所谓“大政工”格局就是坚持融人中心、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以专职党群干部为骨干、行政干部为主体、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

    大政工为民服务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行政干部整体优势党的建设队伍建设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邓志荣
    18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发展的客观历史实践、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共同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发挥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文化意识形态、文化思维模式。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关系

    历史上民族政策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影响

    张转花
    18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其不仅是借鉴苏联经验与我国国情的结合,作者认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借鉴吸收我国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政策而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羁縻政策土司制度

    中美少数民族政策的比较

    华吉
    186-186,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和美国都是多民族国家组成的,但两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却各有其特点,文章通过具体的一些比较,从中扬长避短以利于民族间的友好团结、和谐共处。

    少数民族教育平等

    潮汕文化与潮汕女性

    凌静
    18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交织下,潮汕文化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大陆文化影响下,潮汕女性被塑造成为“贤妻良母”。海洋性文化却唤醒了潮汕女性民主意识。

    潮汕文化潮汕女性大陆文化海洋文化

    从全民娱乐到高雅文化的突围——以湖南卫视《端午赋》为例

    邹霞
    188-18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湖南卫视的引领下,卫视台走向娱乐化。狂欢之后,必有落寞。湖南卫视等电视台要继续维持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不可取。通过对湖南卫视节目《端午赋》的分析,我们尝试着对其完善品牌、转向文化节目制作等方面的实力做出探讨,以为电视走向文化深度和高雅路线提供思考和方向。

    电视娱乐文化高雅品牌

    “异化”需要理论及其时代意义

    张爱丽
    189-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要”是考察人类历史活动的逻辑原点,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是两种不同的需要,二者既对立又和谐统一。在新时代,如何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消除异化、寻求其和谐,不仅是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和谐社会之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

    人的需要社会需要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