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墨家正名论探微

    李斌
    11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家正名论是墨家名辩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论逻辑学开辟中国古代的先河,并且是他的整个学派理论体系的核心。

    墨家名辩学墨家正名论逻辑学

    小人物文学开拓者——果戈里

    张立平
    11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篇文章是以果戈里的一生为主线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描写小人物的开拓者。对全世界的文学创作和人文主义关怀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果戈里小人物东正教徒

    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

    宋珊珊
    11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篇文章是以普希金的一生为主线,一个生于贵族之家的普希金,却看不惯贵族阶级的腐朽与贪恋,他提倡自由,向往自由而宁静的生活,而他的思想却与那是的沙皇俄国的现状与思想极为不符,几经遭到统治者的不满,最后我们的诗人还是死在了以某之下。普希金的婚姻也不幸福,他的妻子沉迷于上层社会的生活,使得普希金被压于金钱之下不能自拔,而他的妻子却从不理会,还给他戴绿帽子。普希金的死的导火线是因为绿帽子协会给他发来了信件,他才和别人决斗,死在了阴谋之下。

    普希金娜塔丽亚沙皇外国

    抗战前夕四川的旱灾及救济——以1936—1937年的大旱为例

    薛梅
    118-11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6--1937年上半年,四川旱魃肆虐。这次旱灾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对即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展开救济可谓刻不容缓。但学术界对此次灾荒及救济关注尤少,鉴于此,本文就浅谈一下此次旱灾发生后,民间社会的救济活动及存在的问题。

    1936—1937四川旱灾救济

    《中国姓氏文化》书评

    李倩
    11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钱孙李,周武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读来琅琅上口的《百家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华姓氏的经典之作,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在今天这个经济化的社会里,似乎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它曾经所具有的意义。中国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姓氏文化中国书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文化历史《百家姓》启蒙读物

    此在的境缘性研究

    荆德涛
    12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终其一生致力于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始终关注“此在”的生存境遇构成海德格尔存在概念的内在预警,从而凸显海氏哲学的重要特质。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意义的追问中此在不可或缺,境缘性又构成了此在在世的生存论结构,因此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海德格尔存在此在境缘性

    清代四川书院的特点

    李娜
    12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院作为封建社会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清代雍、乾年间得已兴盛。全国各省府县都建起了书院,四川也不例外,本文仅就四川书院的主要特点进行述评。

    清代四川书院特点

    汪精卫的诗词和诗词中的汪精卫

    卢帅
    12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精卫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双照楼诗词稿》收录汪精卫诗词四百余首,基本囊括了他从投身革命到去世前所作的全部诗句,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表现了汪优秀的诗人天赋。从其诗词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汪精卫浪漫的诗人气质,还可以更加深刻认识到其性格的多重性与矛盾性。任何历史人物都是具体的、复杂的,本文即试图从诗词方面角度认识一个更加鲜活丰富的汪精卫。

    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诗词

    浅析几例《庐山速公话》中的异文

    徐倩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庐山速公话》被誉为现存的第一幅最为完备的话本,它是在民间传祝故事的基础上创作的第一步俗文学作品。作为集通俗性与口语化于一体的话本,它较好的保存的唐代的口语资料。从训诂学角度封其异文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追一步窥探唐代的语言特徵。进而探究上古语言的发展特点。

    《庐山速公话》异文通假字

    文质彬彬:中国古代的美人

    阳倩
    12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的人体审美是含蓄的;审美标准是文质彬彬。文和质是统一对立辩证关系。这是与中国儒家哲学“中庸”思想一脉相承的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荚学人体审笑文质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