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永远的温馨——从比较文学接受理论角度阐释《格林童话》及其当代价值

    陶海伦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林童话》自诞生以来,都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对其主要对作品进行内部研究。本文拟从比较文学接受理论角度,以域外读者的身份,观察和思考作品的接受阅读,在国内的传播与变异,对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启示三个层面进行探析,感受《格林童话》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格林童话比较文学读者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魔法

    石旺君
    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论述王尔德怎样在其童话中将语言、爱和美作为魔法来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困境,来说明其童话创作在魔法的运用方面对传统童话的颠覆和开创。这种颠覆和开创与传统童话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充分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有利于培养儿童适用社会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是王尔德童话的魔力所在,值得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借鉴。

    魔法语言

    试论沈从文“湘西世界”中女性悲剧的成因

    徐晓倩
    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30年代,在沈从文精心营造的“湘西世界”中,作者塑造了一群自然生活、自由绽放的少女形象,她们是自然哺育的精灵,是善和美的化身。在作品中,她们的命运却在外在和谐的抒情氛围中,充溢着淡淡忧伤和不幸,悲剧结局更是让读者为她们惋惜和哀叹。本文主要就生活在这个理想世界中女性悲剧的成因进行探讨。

    湘西世界女性悲剧成因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王亚萱
    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内容上以感叹身世为主,也包含着讥刺时事的成分,在表现方式上则曲折隐晦。本文参照历代评价,主要从意象运用和玄学影响两方面,分析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咏怀诗意象玄学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人格

    王大千杜成贵
    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女性形象,于此相对应的,作者在创作中也用了大量笔墨创作出很多理想的男性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创作于蒲松龄的不同时期,散落在这部古典小说的五百多个篇章里,且性格各异,异彩纷呈,但都深深地烙下了作者的人生遭遇,以及清初的时代痕迹。

    蒲松龄理想男性阴柔超越

    浅谈《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

    于祥昀
    3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界的感知,四季之景不同,导致了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切感受和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这种生命感和季节感就被抽象成“物哀”、“幽玄”、“风”、“花”、“雪”、“月”等美学范畴。在日本文学中《源氏物语》是对“物哀”这一美学精神表现的最为完美的作品之一,在日本开启“物哀”的时代。

    物哀源氏物语惆怅哀惋

    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问题

    谢微
    4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本质主义并不是反本质的主义,而是“反”本质主义。文学是有本质的,而且,文学还是多本质性的。在当前的反本质主义的思想语境中,我们接受的并不是极端的反本质主义的哲学主张,而是需要确立多元的、开放的文学本质观。

    文学本质反本质主义多本质性建构主叉

    论《骨头人》中白人和毛利人的文化创伤

    郭长娣
    41-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西兰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其居民,无论是白人还是毛利人皆遭受了一定的文化创伤,这些都可从克里.休姆的名作《骨头人》中反映出来。主人公克蕾温,西蒙和乔所受的创伤代表了新西兰的两个民族所经受的创伤,即,白人和毛利人。斯梅尔塞认为文化创伤指“一件侵略性压倒性的事件,它会损害或者压倒一个文化的一个或几个重要组成成分甚至整个文化”①。这种文化创伤导致了殖民地居民的身份危机和文化危机。

    《骨头人》身份危机文化危机文化创伤

    中国农民叛乱的重新解读——读《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的感想

    杜志鹏
    4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裴宜理的代表作,和许多海外学者研究中国的著作一样,裴著脱离了中国学者以往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影响,更多地则是用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学术观点来研究中国,是对中国农民叛乱的重新解读。

    中国农民革命者叛乱华北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海外学者中国学者

    浅谈乔伊斯《死者》中的女性形象再现——从心理分析角度

    侯文瑞
    4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些论者认为乔伊斯是厌女者,其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评价,只要深入他的作品来分析,便可看出他对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他的小说《死者》深刻反思了沉沦的男权社会,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社会瘫痪的根源。他大胆而巧妙地将意识形态的价值与心理分析结合起来,由此来探索如何通过重新定义女性,以获得爱尔兰人民的重生。

    女性主义男权社会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