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晋中俗语的文化信息解读

    姚越超
    10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中方言是晋语的典型代表之一,受历史演变、文化积淀、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方言俗语.晋中方言中的俗语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尤其在农事类、生活经验类、嫁娶类、教育修养类等俗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这些俗语中的文化信息进行解读很有意义.

    晋中俗语形成文化

    英汉句型中蕴涵的中英思维模式对比

    李丹丹王海霞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性,它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语言交流的载体--句子则必然反映该民族的思维方式.英汉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英汉句型结构中表现明显.本文拟通过分析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来反映英汉思维方式对比.

    句型结构思维模式英汉对比

    从《玛丽·巴顿》到《南方与北方》——论盖斯凯尔夫人笔下资本家形象的改变

    陈凌云
    10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她的两部工业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在这两部小说中,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形象以及这两大阶级之间的激烈矛盾斗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玛丽·巴顿>发表后遭到了资本家激烈的批判,而<南方与北方>则为资本家重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女作家所持立场的改变.

    《玛丽·巴顿》《南方与北方》盖斯凯尔夫人资本家形象

    批评语中低调陈述的语用分析

    胡鸣晓
    10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批评语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关于批评语中的低调陈述应用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综述了批评语和低调陈述各自的研究现状,从批评语和低调陈述各自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侧面出发,分析了不同表现形式的低调陈述在批评语中所起到的缓和语气的作用.

    批评语低调陈述语用效果

    和谐的化身——蕊贝卡

    贾佳
    10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凡赫>是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尤其是犹太姑娘蕊贝卡.蕊贝卡是和谐的化身,是温柔善良和坚毅勇敢融为一身的和谐,是促进不同民族的成员间友好相处的和谐使者.蕊贝卡这个人物的塑造使<艾凡赫>的思想性更加深刻,更深层次的思索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个体应达到刚柔并济的和谐,社会应达到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成员的和谐.

    善良坚毅勇敢

    关于几种阜阳旧志的介绍

    赵超磊
    106-106页

    高尔吉亚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王博
    107-10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尔吉亚在<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中提出:世界上无物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感知;即使感知也无法表达.这一观点驳斥了巴门尼德的独断论,并且对后世经验、唯理两派之争,以及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命题以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具有重大影响,其功绩不可磨灭.

    高尔吉亚存在影响

    永恒不变的魅力——析阿Q精神胜利法

    卜利丹
    10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Q被枪杀的日子距今将近百年,他那精神胜利法却穿越时空,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只要认真看一看,就会察觉到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阿Q招摇过市.有男阿Q,女阿Q;有黄皮肤黑眼睛的"土阿Q",白皮肤蓝眼睛的"洋阿Q".尽管彼此演绎的"失败"与"胜利"各不相同,装束打扮和言语种类各不相同,但他们共有的精神胜利法的思想实质却一模一样.

    数字"九"在彝族文献中的独特哲学意义

    冉浩
    11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在劳动过的过程中不仅仅创造了人类本身,而且同时创造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伟大且充满智慧的彝族子女通过自己长期不懈的耕耘,在其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彝族民族文化一直被视为一颗璀璨的明殊.作为文化的传承工具--丰富的彝族古籍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且对于古代彝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它更是为后人点燃了一盏希望的明灯.在彝族富饶的古籍中频频出现一个神秘的数字--"九".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个数字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彝族先民认知世界的历史历程.

    彝族九重天诛九族

    论陈建华的《革命与形式》

    王琳王大垚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建华的革命与形式把茅盾早期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把茅盾放入历史语境中,分析茅盾早期作品中的文学、历史意义.

    革命形式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