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粱梦故事题材的演变

    刘磊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唐传奇《枕中记》中,“黄粱梦”实现了落魄文人的所有愿望,娶高门女,中进士,建功业,享尽荣华;自此,按照自己的理想对“黄粱梦”加以创造和阐释的文人不绝如屡,《枕中记》、《吕洞宾黄粱梦》、《邯郸道醒悟黄粱梦》、《邯郸记》成为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本论文旨在对《枕中记》、《邯郸道醒悟黄粱梦》、《邯郸记》这三篇有关“黄粱梦”故事题材的演变的分析,揭示作品出现的原因。

    黄粱梦题材演变

    《新安竹枝词》里的明清徽州

    舒满君
    14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历来备受瞩目,作为文学作品的新安竹枝词较为真实细致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徽民的生活状况,却没有因此熠熠生辉,其史料价值一直被忽略。笔者从这一点出发,力图通过分析和研究新安竹枝词所映射的徽州社会,徽民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追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因。

    《新安竹枝词》明清徽州,社会生活风俗信仰

    一曲燕市悲歌--敦敏《懋斋诗钞》

    吴琳旖
    14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懋斋诗钞》收录了宗室诗人敦敏1759年至1763年间的两百多首诗作,主要创作于解职闲居期间。表面多是酬赠应和、山居田园之作,但是其间隐含着挥之不去的沉郁悲凉之感。诗歌所描绘的宗室诗人在被边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心曲正是对《红楼梦》中描写的八旗才士的个案解读。

    敦敏宗室布衣悲歌

    从中德禁忌现象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周莹
    148-148页

    略论王安石变法

    阮宝玉
    14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多分为两派,即赞扬和不认同,本文结合一些宋朝和明清时期名人志士的意见和看法,对王安石变法尤其是青苗法、免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王安石青苗法免役法

    《全唐文·刘长卿卷》与《刘随州文集》异同考

    张义幸
    15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全唐文》收其文十二篇,其文集《刘随州文集》及后人编著的《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收文十一篇,与《全唐文》略有差异,笔者就此进行辨析。

    刘长卿全唐文刘随州文集刘长卿集编年校注

    孔子之礼的思想内涵浅析

    黄博文
    15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显然克己复礼,是天下归仁的方法和手段,实践“礼”其实就是对“仁”的一种实现。一般说到“礼”人们往往只会想到具体的礼法规则,但实际上“礼”的意义和内涵却不仅仅指具体的礼法规则,它还包含着更加广泛的意义和内涵。本文从礼法规则、文化习俗、道德支撑以及精神图腾等四个方面来阐释了的“礼”的内涵。

    孔子精神图腾

    德国市民悲剧的产生及与古典悲剧的区别

    王猛
    15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民悲剧是戏剧形式的一种,它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与古典悲剧有着很大的不同。市民悲剧在戏剧范畴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本文重在阐述德国市民悲剧产生的条件、莱辛对建立德国市民悲剧的贡献以及市民悲剧与古典悲剧的区别。

    市民悲剧莱辛古典悲剧区别席勒

    英国宗教改革与16世纪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构建

    周曼斯
    15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教改革前的西欧社会是一个宗教普世主义下的二元政治体制社会,传统的阶层制国家只有边陲而无国界,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有限,因而君主一直处于与教权和地方贵族分权的政治斗争中。都铎王朝时期的宗教改革破除了基督教神学大一统的局面,将宗教事务变为民族事务,创建了民族教会,推广民族语言从历史、文化、语言、心态上推动了英格兰民族认同,催化了民族意识,构建了整合性的英格兰民族。伴随宗教改革而来,英王亨利八世来及其后继者不断健全国家机器以及法律实践,在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建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这种新型政治共同体。

    宗教改革民族国家构建

    浅谈篆书对“八大体”的影响

    李燕茹熊婧
    15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大山人的特色“八大体”是在八大先熟读儒家经典,为诸生后遇明亡,无奈出家归于佛门避世山林20年后疯癫回归红尘,最终选着以道家为修为,这样坎坷命运之后的成型。这样复杂的经历不仅在就了八大在性格上的特立独行更大的成就了他的艺术。这不是八大为了标榜自己艺术特色而特意为之的,但又不是他无意流露的,只是一位书家在他漫长的习书过程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

    怪伟篆籀之书金石学世家行笔的特色章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