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告语言不合作现象与会话含义产生探析

    张琛
    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广告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广告语言就成为了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本文试图分析中文广告语言违反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以产生会话含义,从而使广告产生一定的劝诱性,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并试图探讨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

    广告语言合作原则会话含义

    浅析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对汉英语句逻辑顺序的影响

    聂颖
    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维模式的差异是造成语句逻辑顺序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汉英民族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说明由于受到不同思维模式影响,汉英两种语言在言语表达的逻辑顺序上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到可能存在的东西方思维差异.

    思维模式差异二语教学语句顺序

    试论唐婚恋传奇情节建构的两个基点

    汪涛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婚恋传奇作为唐传奇的一个重要构成,其情节建构多基于门第观念,事业与爱情的关系来展开,为后人了解唐代风貌提供了一个窗口.

    婚恋传奇门第爱情事业

    中日奔月神话比较研究

    马莉娜
    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文化的史前时期,神话传说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中国和日本都曾经产生过本月母题的神话,它们各有其形成的本源,无论在内含气质或外观形态上,两者皆不尽相同.日本的<竹取物语>与中国"嫦娥奔月"的神话有着相同的"不死之药"与"奔月"的情节.本文拟从文化哲学、语言、心理学、地理学多角度出发,比较中日的奔月神话,试图探讨在世界文化视野下两国民间文学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

    奔月母题集体无意识文化心理影响流变

    浅谈方志的起源问题

    解长青
    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志的起源问题是历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学术界关于方志起源问题的看法.

    方志起源舆图地理周官

    《诗·商颂》时代浅议——兼论两汉今古文经说相辅相成的特质与孔子整理"六艺"的实践精神

    滕少非
    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商颂>是春秋时期宋国从当时"殷礼"传承实践的意念出发,对于古代史诗进行的文献整理.一方面具有春秋采国的思想精神,另一方面也含有古代史实名物的记叙.近代以来关于<诗·商颂>商诗与宋诗时代的讨论仅仅是注意到了其一个层面.且扩大其"对立"的倾向,实则两汉的今古文经说实则具有对于疏解经意相辅相成的作用.都是从一个侧面对与<诗>进行的阐发.同时<诗·商颂>的这种时代特质更体现出孔子整理"六艺典籍"中注重实践的原则标准.

    诗经商颂孔子

    宋代泉州市舶司设立之争

    中古史李丹丹
    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泉州市舶司的设立时间比广州、明州市舶司设置的时间晚将近一个世纪,这其中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之争、不同地方的利益之争和统治者内部不同派别的争斗.本文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叙述.

    泉州市舶司新制度经济学

    明初来华的暹罗华人使者

    林锋
    1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初时,暹罗是使团出现大量的华人使者.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受到当地统治者厚待和重用.他们在暹罗王室里面从事对外贸易各项事宜,并与中国进行"朝贡贸易".这些华人使者在暹罗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势力,从而也奠定了华人在今天泰国的地位.

    明朝暹罗华人移民

    树历史之明镜,鉴未来之辉煌——历史虚无主义浅析

    崔明静
    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的华夏儿女在这时代的红潮中,正确面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是鉴往知来,兴国安邦的必要条件.现今历史虚无主义的巨浪将尚未从混沌中清醒的中国人又给了当头一棒,又随之陷入了更加迷茫的状态,正因如此清楚的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来源、表现、特征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梳理历史事件,更好的用历史经验来指导中国新时期的发展,并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层迫害.

    历史虚无主义来源表现特征

    本真和超越初探

    杨宝安
    14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真和超越是哲学上重要的两个范畴,各自在哲学发展史上不断被讨论.本文试图在更广义的意义上、以哲学和人学的视角,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将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描述探讨.

    本真超越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