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语》中子夏思想初探

    张鹏
    14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夏,为孔门后进弟子之一,位列"四科"之"文学"科,十哲之一.他曾跟随孔子研习六经,对孔门儒学有系统的学习,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有深刻影响.

    子夏致用

    纳西族殉情原因初探

    徐畅梅慧圆
    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殉情,作为青年男女在面对世俗的阻力时最为无力但也最为果敢的抉择,长久以来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都有存在.这种人间悲剧,在神秘的纳西族却俨然成为了一种历史性的社会习尚,宗教仪式、经书绘画、悲歌哀诗,在纳西族竞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一个烙印--殉情.本文着重考察了纳西族殉情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制度及道德伦理体系的变迁、宗教信仰的影响及独特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纳西族殉情原因

    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史和特点分析

    梁慧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我国古代有关户籍的记载史料和实践推断,户籍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夏朝,确立于西周,废止于清朝.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深入认识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提供若干参考.

    古代户籍制度历史特点

    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特征

    赵杨刘继安
    148页

    康德哲学之哥自尼式的哲学革命

    晁传振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康德之前,西方形而上学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往的人们普遍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现象,而认识则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这就要求人的认识能力必须符合客体.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是我们无法完成的证明.受哥白尼的"地心说"的启发,康德将认识论的方向转变为,对象符合认识,客体符合主体.这一转变取得了重大成就,它既使形而上学的危机消于无形,又为未来形而上学指明了方向.

    先验超验验前

    试论佛教的缘起性空思想

    邵珂
    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缘起性空的思想是所有佛学思想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佛法的精髓,是佛学思想最根本的特征之所在.缘起性空的理论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佛法的线索,是参悟不同佛学思想的钥匙,同时有助于我们理解佛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从中观论的角度,通过对缘起性空的起源、发展、其本质特征、缘起的假名有等方面论述,试探析佛学的缘起性空的思想.

    佛法缘起性空

    存在主义与道家的人生哲学之比较——以海德格尔和庄子为例

    刘建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德格尔和庄子对"人"都有过深入的思考.前者论证了"此在"先行存在于世界之中,并以"此在"为基础,从"此在"身上追问存在的意义;后者则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论证了人生困境的种种表现,以及超越突破的途径和达到"逍遥"的方式.通过比较,本文揭示了两者对人的看法上的差异.

    海德格尔庄子

    略论中原地区车与战车的出现

    邢成才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车的发明,我国的文化传说中常被提及,传世文献也不乏古代战车与车战的详细描述.先秦时期的考古特别是殷墟车马坑的发掘,证明了我国古代战车存在的真实性.另外,国外此方面的考古也为我们探寻车与战车的起源问题带来了帮助.

    战车起源

    杰弗里·乔叟的中国研究现状

    熊志超
    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篇论文主要写的是"英语诗歌之父"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作为英国十四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其文学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的关注.从15世纪以来的六个世纪中,西方的研究者一直对乔叟进行着系统的研究.然而在中国,对杰弗里·乔叟的研究尚处于初期,仅有少量的专著和论文对其进行研究.本论文旨在引发大家对杰弗里·乔叟的更为广泛的关注,以此来促进中国学术界对乔叟进行更为有价值的研究.

    杰弗里·乔叟中国研究关注

    浅论儒学当代价值

    刘姗姗
    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两千年来,我们一直居孔子以及他所开创的儒学于圣人地位.虽然中间经历了道、佛、法等各家的兴起与发展,其地位仍作为主流并未发生改变.尤其儒学思想所提倡的价值观对于当代的人格教育与塑造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有些重大的意义.

    理想人格塑造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