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推手》看中西文化差异

    杨静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探讨、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依托<推手>这部著名的影片,以影片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的生动情节为切入点描述了中西方在饮食、子女教育和对待老年人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交流阵碍,甚至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了解和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克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而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论爱与正义——反思尼布尔关于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的划分

    薛薇
    156,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标准已失效,正义实质性的内容都在于平衡利益和欲望的冲突,正义的实现只是相对的.依旧以"法"的外在形式来维持社会正义的实现是否还可行?本文拟从尼布尔关于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的划分入手,反思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间的道德关系,以及如何正视与尊重人类本身的权利来建构以义为利、以善致善的道德政治理想和普世性伦理的可能性.

    正义个体群体

    "趣"范畴内涵嬗变梳理

    王阳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趣"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和古典美学重要范畴之一,从其产生到发展的极盛阶段,在不同的朝代、语境中这一范畴的内涵经过了多次演变,本文拟对各个阶段文艺理论中的"趣"范畴发展作一简单研究,进而对其内涵的嬗变进行概括性梳理.

    内涵嬗变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美学

    吕璐璐
    15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直到16世纪很快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它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对于文学、哲学、美学、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期的美学思想呈现了一些较为鲜明的特点,自然与人是文艺复兴美学的对象.这一时期的关学之中心概念就是和谐.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

    侠女柳如是与晚明声色文化

    刘琪莉
    16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具有任侠之气,巾帼不让须眉,是个奇女子,她和她的独具个性都是晚明声色文化的产儿.晚明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在一切制度永恒不变的表象下,晚明思潮超越程朱理学打开了至情至性的个性天地.

    侠女晚明声色文化高扬个性

    徐志摩与法国象征主义

    陈喆
    16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也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但是作为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思潮,徐志摩是否也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呢?本文将从徐志摩与象征主义的渊源和徐志摩诗歌中象征主义的运用进行探究.

    徐志摩象征主义

    洪秀全的个人能力与历史使命——从对师道的解构入手

    郑日强
    162-162页

    嵇康阮籍行为举止比较论

    杨鹏飞
    16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嵇康与阮籍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受到古往今来众多研究者的青睐,而在嵇、阮优劣问题的认识上,历来争论不止.本文笔者在回避嵇、阮优劣结论的同时仅从嵇、阮二人的行为举止方面进行简略对比,力图在相互比较中加深对嵇、阮二人的认识,以让孰优孰劣的问题见仁见智.

    嵇康阮籍行为举止比较

    论李泽厚实用理性与匾联艺术

    周娇
    16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李泽厚的实用理性出发,对李泽厚的实用理性进行分析,并且对传统文化之中的实用理性进行了阐述,结合匾联艺术的发展过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实用理性的渗透,试图找出经过西方洗礼后,中国传统匾联文化的缺失和转变.

    李泽厚实用理性匾联

    从"古代文论"走向"现代文论"——对中国传统文论继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杨颖
    16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文论从先秦到晚清,历时两千多年,20世纪向现代文论转型.古代文论在取得成就时从中心地位走向边缘化,造成失语现象,文论界提出"中国古代文论转换",在现代文论的建设初期,如何继承与发展古代文论是文论更好发展的关键所在.

    古代文论现代文论继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