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毛猿》

    葛秋菊
    5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影响人们性格的四种重要原型---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尼姆斯和阴影,来分析<毛猿>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主人公扬克和白人小姐米尔德里德,进一步阐释<毛猿>的主题,人类的悲剧根源是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导致的人格分裂造成的.

    《毛猿》原型理论人格面具荣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论语》有感

    陈雯霆
    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应当以对待自身的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倘若自己讨厌的事物推给别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不可收拾.但是从相反的方面来说,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一定能施与别人吗?如果我们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别人并不一定喜欢,"施与"就变成一种强迫,强加于人了.己所不欲固然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呢,也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是否"施与".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文化

    曹操诗歌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管明捷
    5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主导思想一直受到中国文、史、哲学界的共同关注,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陈寅恪认为;"曹操出身于寒族,以法术为治"[1];还有学者认为;"曹操的主导思想表现为向原始儒学人文精神的回归"[2];亦有"曹操用道家思想来抵制儒家"[3]"杂家"[4]之说等等.纵观曹操的诗歌创作,曹诗展现出了传统儒学精神的两种精神风貌,即天下意识和忧患意识.曹诗在对这两种精神风貌艺术再现的基础上,开创了悲壮雄健的诗风,写下了许多具有动天地、泣鬼神之艺术魅力的壮丽诗篇.本文主要从曹操的天下意识出发展开论述.

    曹操诗歌儒家思想天下意识

    黄景仁诗歌意象的精神意蕴

    矫彩霞
    6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着重研究黄景仁诗歌意象所体现的精神意蕴,文章选取了诗人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意象进行分析,其中"秋虫"、"病鹤"这两个意象是诗人的化身,体现了他的身世之悲;秋夜意象将其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和思念家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剑与马则刻画出了诗人由探寻理想到理想覆灭的精神轨迹.

    孤独悲寂漂泊思乡

    "包袱"新解及"包袱"手法的使用

    王亚茹
    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袱"用于相声术语中产生了一个新的义项,是通过修辞义而产生的新义项."包袱"一词的组合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包袱"手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声特有的幽默表现手法.它在小品及某些新兴的手机短信中也成为一种制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技巧.

    包袱新义产生方式幽默

    解读展现布兰奇心理悲剧重看剧中象征物的意义

    李翮
    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是关于布兰奇心理悲剧的作品,里面自然大量地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本文重新解读剧中白色,饮酒和沐浴的象征意义对渲染主题的作用.

    心理悲剧象征

    从新诗散文化弊端探究当代诗歌出路

    陈茂林
    6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诗散文化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新型探索,是新诗在立足自身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散文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散文语言来完成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和方向.但其在后期出现了种种不利于新诗发展的弊端,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并探讨当代诗歌的发展出路.

    新诗散文化当代诗歌出路

    浅谈苏轼与道教的情缘

    陈慧
    6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教作为植根于本土的宗教,对苏轼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诸多诗、词、文因此而充满道教色彩,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现象.本文不在讨论其文学作品中的道教意识,而拟从少年时代、仕宦之初、被贬期间等几个特定的阶段入手,观照道教与苏轼的人生情缘.我们认为道教文化是苏轼智慧的源泉,让处于困境中的苏轼找到了救赎之路,但同时又让苏轼思想中充满了某些消极的因子.

    苏轼道教

    《故乡》中项圈的象征意义

    冯志邓云
    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乡>中描述了作者时隔20年回乡的所见所闻.昔日好友闰土的巨大变化使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强烈震动,而闰土的儿子水生和作者的侄子宏儿之间保持着纯真的友谊,始终贯穿其中的便是闰土颈中的项圈.本文试以项圈为中心指出其象征意义,并结合作者的经历进一步指出其对希望的践行.

    故乡项圈希望

    从话轮转换角度分析娜拉与海尔茂的权势关系与性格特征

    赵紫渊
    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李华东和俞东明用话轮转换理论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一个会话片段之后,不少国内学者开始借鉴他们的方法来分析戏剧中人物的权势关系、性格刻画以及情节发展等.李华东和俞东明采用的理论框架为:话题提出和控制情况、话轮长度、话语打断和独白现象及话轮控制策略.本文将话轮转换理论对<玩偶之家>第一幕中娜拉与海尔茂的对话进行分析,以深刻揭示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权势关系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鉴于所选会话片段中独白与话轮控制策略特征对研究问题帮助不大,本文选择了话轮类型、话轮长度、以及优选结构三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