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们眼中的作家创作

    郭乃嘉
    4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在的作家越来越多,而真正的文学创作,具有文学价值的文章却越来越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思想也在不断的进步,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角度,思维的灵活,人类意识的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本文选用了近现代的文学作家——鲁迅,现当代小说作家——明晓溪,进行了对比,现代的文学的艺术价值,审美艺术,阅读价值都在承下降的趋势。

    作家创作文学文学的创作近现代的文学创作现当代的文学创作

    浅析“后军旅”小说人物形象变化的原因

    付睿
    4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军旅小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其人物形象也较前些年更为丰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4-t-么,这种现象又带来了那些附加现象,本篇文章要进行阐述。

    军旅小说人物形象原因

    论戴望舒的雨巷

    白凤
    4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写了戴望舒的一些经历,写关于《雨巷》感悟。《雨巷》的主人公是一位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四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形式的音乐美和新颖的象征美。还交代了《雨巷》的写作背景,戴望舒是在文革失败后写作的。主要写文革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

    戴望舒《雨巷》结着仇怨的姑娘“四美”

    我心中的乱世佳人——玫兰妮

    仲琳琳
    4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玫兰妮不同于主人公斯嘉丽有着鲜明的性格,然而她忠于祖国、诚恳宽容、善良无私、吃苦耐劳、亲切和爱、,单纯满足……具有战后所有珍视的一切品质。她似水一样包容着所有人,无论身处何处仍不肯改变自己的信念,这些使她愈加完美,成为一个有别于斯嘉丽的乱世佳人。

    玫兰妮乱世佳人完美

    《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象征

    王飞宇
    4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几种象征意象,从色彩学角度解析白色的象征意义,从白象与孩子的相似来看作者对于时代生活的隐喻象征,又分析了人物的对话方式与车站的意象,指出象征对于作品主题表达的重要意义。

    象征白色车站对话方式

    浅析成长小说《暮色》

    秦娇娇
    4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血鬼文学因为《暮光之城》系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获成功而受到读者们再次的广泛关注。吸血鬼文学一直被视为哥特范畴的通俗文学,因为登不上大雅之堂而被学者们打入“冷宫”。但这类文学的发展却从未因此而停止,不但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而且因大屏幕的普及而愈演愈烈。本文意在简要分析第一部《暮色》,作为成长题材小说的一些表现特征。

    吸血鬼文学成长双线型手法

    浅析十七年儿童诗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李幸
    4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七年儿童诗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个时期儿童诗的种类较少,并且政治痕迹严重,大多数儿童诗并不是以儿童视角来创作,而是以成人视角创作出来教育、规劝或者赞美儿童。本文试分析十七年间儿童诗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其写作特点。

    十七年儿童诗基本类型特点

    《从军行》中经典意象的赏析

    戴丽莎
    5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中坚力量,素来被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都写得深入浅出,语近情遥。在写作的过程中,王昌龄十分注重诗歌意境、意象的经营。他精心地选择意象,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其中客观、现实的景物、事物经过加工和提炼而选入诗中,使其成为诗中的主要元素,构筑起磅礴的意境,以便能更好地传达思想、表现感情。本文对《从军行》中经典意象进行了赏析。

    《从军行》意象经营思想感情影响意象创作

    从《浑浊的头脑》看志贺直哉

    高玲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治时代的文学世界从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了被制约,而被制约的文学体现从官能的解放、官能的肯定、人类文化中心、浓厚的主观色彩等等侧面中体现了出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被制约到了大正时代更为被极致的表达出来。而其中不得不说到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志贺直哉。

    志贺直哉文学世界明治时代文化中心主观色彩大正时代

    《特洛亚妇女》:挽歌之开门见山的弊病及人物悲剧命运

    刘晓静张文慧
    5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洛亚妇女》是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在内战期间所写的悲剧之一,此剧正值布罗奔尼撒战争时代,雅典为发动侵略战争,屠杀抢掠保持中立的米洛斯,欧里庇得斯反对侵略战争,同情受苦之人,对此恶行深恶痛绝,在英雄时代,义愤填膺写下悲剧《特洛亚妇女》,借希腊对特洛亚的侵略,映射并批判了雅典对米洛斯的侵略,因此,这是一部具有托古喻今意义的挽歌。在这部挽歌中,欧里庇得斯深刻揭露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成功地塑造了赫卡柏等人物悲剧命运,如果说人物悲剧命运是欧里庇得斯悲剧的完整美,那么开门见山的“开场”便是美中不足。

    挽歌弊病赫卡柏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