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刘颖

月刊

1000-5072

oxbwk@jnu.edu.cn

020-85224092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1936年创刊,抗战时期及文革时期停刊。1979年复刊。本刊为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人文社会核心期刊,为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本刊在人文社科学术界有良好的声誉。综合水准在全国综合性大学排名25位之前。应用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文艺学、海外华人文学、华人华侨研究、汉语方言为本刊的重要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新闻事业的根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邓绍根强若琳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层面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体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新闻事业既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建设的关键力量.一方面要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与阐释,在"明体"中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核心要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国新闻事业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根本遵循;另一方面要明确新闻事业的独特属性与价值所在,在"达用"中践行理论,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到实处,切实肩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新闻事业实践进路新闻舆论工作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深化及其跨文化表征——从张翎的创作轨迹谈《余震》

    池雷鸣
    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张翎小说的创作轨迹中,早期的《寻》为张翎"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开启,《余震》则意味着其叙事诗学的深化.这一深化具体呈示在小说人物沃尔佛的结构性存在以及王小灯与李元妮的母女共生关系的形塑之中.从《余震》开始,张翎将"时空交错"叙事诗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演绎出故土之源与新居反哺的双向性跨文化表征路径,使这种"双向交互"突破了情节性的束缚,且随着张翎"在故土之外"回归故土的情感和美学探索,逐渐形成一种隐性的、"在故事之外"的结构性叙事特征.

    张翎《余震》"时空交错"叙事诗学跨文化

    论"X一代"亚裔美国诗歌之创新性诗学实践

    蒲若茜石俏杨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80 年代至今,"X一代"亚裔美国诗人一直活跃在美国诗坛,积极进行诗歌形式与风格的创新,丰富了当代英语诗歌的语言表征和美学表达.本文聚焦于"X一代"亚裔美国诗歌中的创新性诗学实践,考察亚裔美国诗歌的语言创新、碎片化叙事,以及"空白"的视觉呈现.这些实践突破了既定的语言规范,革新了诗歌的视觉效果,既再现了亚裔美国人复杂的移民历史和族裔经验,又挑战了美国社会固有的权力关系,为亚裔美国诗歌发展赋予了新的美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X一代"亚裔美国诗歌词语游戏碎片化叙事"空白"

    我国环境执法模式的反思与革新

    陈海嵩
    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环境法治的议题中,环境治理体系的核心环节——环境行政执法是实现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强制型""威权型"的环境执法模式,已经显露出无法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局限性.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整体要求,本文主张建立整体化执法理念,推动环境执法从"强制型"向"共治型"的演变,通过对传统环境行政执法的"纠偏",以便更好地适应包容性强、多元共治、刚柔并济、平等协商、协同互动治理目标的综合实现.为达成这一目标,本文基于系统整体观提出环境治理体系制度层面的深度优化策略,其中包括各类沟通性、非高权性环境行政行为的扩展应用,以及环境执法资源配置的精细化调整.这些措施旨在构建更加灵活和协同的环境治理机制,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执法系统整体观制度转型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的挑战与因应

    彭中遥
    5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填补、有效救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法治命题.检视相关规范文本与法治实践不难发现,当前我国业已建立起以政府索赔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但其在运行中却存在法理基础不清、法律定性不明等理论质疑,同时面临政府行权模式分散、索赔权与监管权"重叠""冲突"、多元主体缺乏必要联动等实践困局.鉴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共享性及公共性特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的理论基础应回归公法框架寻求合理解说,据此可将其定性为"公法性质、私法操作"的公权行使之新样态.就其规范进路而言,我国应结合国家机构改革之发展趋向,以新一轮《海洋环境保护法》之施行为契机,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设置"分散式监管+集中式索赔"的权限运行模式,明确"行政监管优先、索赔诉讼补充"的行权规则,并实现政府部门、检察机关及环保组织等多元索赔主体之间的有效联动.

    海洋强国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公法性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集体自然资源损害救济的法治路径

    李兴宇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体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未受到足够的关注,成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试点之间的"空白地带",存在诸多现实困境.集体自然资源具有资源属性和生态环境价值,承载公共利益,应将其认定为法律上的公物,在损害救济制度上不能完全适用民事规则.应构建农村内部的自然资源监督机制,集体经济组织为所有权行使主体,赋予村民委员会对集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职责,例如对自然资源损害的发现与及时报告职责.应建立集体成员的派生诉讼制度,当集体经济组织怠于履行职责时,符合一定条件的集体成员可以作为原告,直接向行为人主张集体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责任.在司法救济上,形成"自然资源所有权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三阶链条.

    自然资源集体所有生态环境损害公益诉讼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民刑救济机制一体化的制度设计

    陈哲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遭遇重大自然资源损害时,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可能兼而有之.然而,在规范和实践层面,自然资源损害陷入"碎片化"救济之泥淖,规范维度表现为救济程序设计的"杂乱无序"与"叠床架屋",难以形成制度合力,司法场域表现为民刑救济由于"因循守旧"的僵化思维而"顾此失彼",无法统筹民刑责任.为此,有必要运用一体化之思路,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引,融贯自然资源损害民刑救济机制于一体,确保学理层面的合法、正当;实践中亦应在一体化机制的运行下实现自然资源损害问题的一次性解决.在畅通自然资源损害民刑救济机制一体化之法治路径层面,应以"便捷高效、全面合理地救济自然资源损害"统领民刑救济机制一体化之构建,将救济主体明确统一为人民检察院,最终确定中级人民法院统一管辖同时涉及民事与刑事领域的自然资源损害案件,构建证明标准民刑区分对待,赔偿与罚金刑统筹适用等机制一体化的内部规则.

    自然资源损害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民刑救济机制一体化统一管辖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吗?

    柳志南
    9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会对企业的经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2011-2021 年度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与降低代理问题来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作用尤为显著,但商业模式变革并不会显著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女性独立董事较多与市场竞争程度较强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较弱.本文为企业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减少内部控制缺陷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机构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数字化转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监管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提升了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效率吗?

    张凯霞卜偲琦
    11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企业能源使用效率对于降低碳排放,助推如期实现"双碳306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次尝试将上市公司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进行匹配,聚焦于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成为高耗能企业能源效率提升的驱动力.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能源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此外,这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高耗能企业和位于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和优化能源结构来提高能源效率.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优化公司治理、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提供了启示,同时拓展了影响企业能源效率因素的文献.

    数字化转型高耗能企业能源效率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结构

    数字贸易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刘伟丽陈腾鹏
    13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数字贸易能否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文章基于2011-2022 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试点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贸易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贸易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贸易通过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此外,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重污染行业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数字贸易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结论表明,高质量发展数字贸易对于建设贸易强国和数字强国、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绿色技术创新贸易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