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监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监管研究
金融监管研究

月刊

金融监管研究/Jour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风险量化分析与规制建议

    来小鹏郭子訸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国内外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相关立法和实践中提取风险因素,构建了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法律风险评估模型,并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和FCE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国内首批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金融机构作为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出境前的合法性审核、数据业务需求评估和接收方合法性,是影响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法律风险的关键指标.根据评估结果,本文从监管角度提出了相关规制建议: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指引,优化数据安全评估流程,并对金融数据出境范畴进行细化规定;平衡风险控制和数据流动效率,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数据的合理跨境流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金融数据数据跨境法律风险评估AHP层次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

    风险偏好程度、保险产品购买与家庭金融脆弱性管理

    于梦迪
    2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金融脆弱性反映家庭面临的客观金融风险和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风险偏好程度衡量家庭的主观风险认知,这决定了应对风险冲击时的策略选择,保险特殊的定价机制使其保障功能在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方面作用显著.本文使用2015-2019年CHFS数据,分析风险偏好程度、保险购买与家庭金融脆弱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偏好程度能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可以通过保险产品购买来实现.家庭对储蓄型和消费型保险的购买都能降低金融脆弱性,说明当前我国储蓄型保险也有较强的保障功能.与"风险规避型家庭更可能购买保险"观点不同,本文发现随风险偏好程度提高,我国家庭对储蓄型和消费型保险的购买都上升,且储蓄型相对消费型保险的保费在总保费中占比提高,这与我国保险市场产品结构有关.可能的解释是:消费型保险能提高家庭保障能力,在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时发挥兜底作用,而储蓄型保险提供保障的同时增加了家庭增收创富的机会,发挥补偿和创收双重作用.从政策角度看,在发展消费型保险的基础上,发展储蓄型保险同样是改善家庭金融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家庭金融脆弱性风险偏好程度商业保险

    融资融券扩容的风险溢出效应与治理研究

    宣扬程博
    3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的制度改革为背景,考察了渐进式扩容的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及治理机制.研究发现,随着行业中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比例上升,同行业股票价格崩盘风险显著增加,表明融资融券不仅直接影响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还可能将风险溢出到同行业其他股票中.机制分析发现,风险溢出效应主要由融资交易造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或较好的信息环境,或投资者较强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均有助于缓解风险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今后制定与实施金融监管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金融风险融资融券风险溢出风险治理

    货币基金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

    姚晨安张卫国谷任
    5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多国遭遇货币基金挤兑和流动性危机,意味着货币基金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会威胁金融市场稳定.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货币基金行业系统性风险事件,总结出两类可能相互强化的脆弱性:一类是货币基金容易受到突发破坏性赎回的影响,另一类是在压力时期,变现资产将面临挑战.防范和化解货币基金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政策举措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手段:直接手段是降低破坏性赎回发生概率的机制和减轻巨额赎回影响的机制;间接手段是加强风险监测、完善短期融资市场运作.本文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发达市场的货币基金行业结构特征,并总结出相应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方案的共性与差异.针对我国市场,本文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区分现金管理职能与投资职能,事前防范负债端风险来源,实施全行业压力测试,改善短期融资市场的结构脆弱性;同时,随着我国基金机构持续"出海",还应对货币基金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货币基金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流动性风险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多样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戴玉林吴晓迪
    7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多样性在二者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而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第二,乡村振兴在省级区际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非均衡发展特征,但近年非均衡发展问题整体有所缓解.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乡村振兴发展整体呈先正后负的倒"U"型影响,对周边地区则呈先减后增的"U"型影响.综上,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加快完善较偏远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数字乡村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三个产业融合,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形成具有区域产业多样性特征的产业结构;缩小数字普惠金融在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全面协调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产业多样性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大豆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TVP-VAR和TVP-VAR-DY模型

    高祥晓卢秀茹
    9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期货市场高质量运行是其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的前提.面对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大豆期货市场能否有效抵御冲击,确保自身高质量运行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2000年1月-2022年6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大豆期货市场数据,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TVP-VAR和TVP-VAR-DY等方法,从方向和水平两个维度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大豆期货市场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大豆期货市场质量的非线性格兰杰原因;(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大豆期货市场质量具有反向影响;(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大豆期货市场质量的影响水平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且易受政策调整和突发事件影响;(4)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大豆期货市场质量的影响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及资本项目政策.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保持政策连续性、建立配套的市场风险监测体系以及完善衍生品市场建设的建议,以促进大豆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大豆期货市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