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监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监管研究
金融监管研究

月刊

金融监管研究/Jour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金融强国"主题对话暨《金融监管研究》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肖远企
    1-3页

    存款保险与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协调研究——基于存款保险基金计入TLAC的视角

    陈卫东熊启跃杜阳
    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要求的实施,对全球大型银行经营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存款保险基金计入是TLAC监管框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实现TLAC达标、完善恢复与处置计划和提升风险处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全球大型银行的TLAC达标策略,测算了存款保险基金计入对中资G-SIBs带来的TLAC提升效应,并分析了存款保险基金计入对G-SIBs恢复与处置计划的潜在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G-SIBs实现TLAC达标过程中,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在不同阶段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存款保险基金计入有利于推动中资G-SIBs实现TLAC达标,强化其在中资G-SIBs风险处置中的关键作用,降低中资G-SIBs在资本和流动性恢复阶段的资金成本,提升处置效率.当前,我国需要从确立存款保险基金处置地位、完善存款保险基金后备融资机制和丰富处置工具等方面入手,完善配套机制,促进中资G-SIBs实现TLAC达标.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存款保险基金系统性风险

    银行处罚的信息溢出效应与实体经济效应——基于银企借贷关系的视角

    桂荷发文杰王伟
    2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行处罚既是微观审慎监管工具,也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与原银保监会行政处罚的微观数据,考察了银行处罚对借款企业的信息溢出效应与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银行处罚可显著改善借款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即具有显著的信息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溢出效应在非国有、对不确定性感知弱、对外部融资依赖度高以及地区法制化程度高的企业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银行处罚能够促进银企借贷关系合理化,进而改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处罚的信息溢出效应在稳定股市、增加实体投资以及缓解融资约束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即具有显著的实体经济效应.本文从银行处罚视角揭示了银行业强监管的信息溢出效应和实体经济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提供了微观证据,对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银行处罚信息披露质量银企借贷关系信息溢出效应

    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胡恒强张洁
    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了央行分层化信息披露指数,测度了公众通胀预期,并基于MSVAR模型分区制探讨了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央行信息披露可以有效引导公众通胀预期,且在经济繁荣区制下,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大于经济平稳及经济衰退区制;(2)央行使用描述物价上涨、经济增长加速的措辞频率越高,公众通胀预期就越高,即目标性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的影响为正,且这种正向影响在经济衰退区制下更大;(3)央行宽松性货币政策意图越强,公众通胀预期越高,即政策性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的影响也为正,且这种正向影响在经济繁荣区制下更大.与目标性央行信息披露相比,政策性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的影响较小.本文的结论为央行进一步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央行信息披露通胀预期非对称效应MSVAR

    央行政策对汇率稳定的非线性调控效果——来自中国、日本和英国的证据

    王浩楠周丽超向海凌卢垚...
    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调控汇率稳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现实议题之一.本文构建了包含央行汇率稳定政策的内生理论模型,并基于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AR),采用1985-2021年我国、日本和英国的季度数据集,检验了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和外汇干预三类央行政策对汇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和传导效率,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整体调控效果优于日本和英国,且数量型货币政策优于价格型货币政策;(2)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本国汇率的平均调控效果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体现出稳定的逆向调控作用;(3)外汇干预与货币政策协调,能够有效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但其调控效果具有短期性和"靶向性".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加强外汇干预的定向性和时机选择、制定长期战略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旨在为有效调控汇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政策启示.

    外汇干预货币政策汇率稳定政策传导效率

    最优存款保险定价模型与中国抉择

    周镕基姚帅苏育洲
    7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微杜渐,禁于未然,风险防控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风险防控的基础性制度,为其找到提供"公允交易价格"的定价工具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全面探讨了最优存款保险定价模型的中国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国内存款保险研究中首次引入实物期权模型,区分了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三种情景,为未来期权定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二是更新了基于概率分布的预期损失定价模型实证框架,结合真实银行数据,提供了更加及时和全面的预期损失定价结果.三是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提出一个基于分级模型的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实证框架,拓宽了国内存款保险分级模型的实证思路.四是基于累积正确率验证、违约概率验证与风险承担验证三种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全面检验,并据此验证了分级模型在我国样本中的相对优势.本文的研究将为我国最优存款保险定价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存款保险定价实物期权预期损失分级模型

    绿色金融改革对企业短债长投影响研究

    孔晓旭柳学信周永强申震林...
    9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改革旨在借助金融手段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而引导企业的绿色发展.本文基于2017年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从微观角度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绿色金融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能够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从而显著减少企业的短债长投现象.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这种抑制效果是通过改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中介机制实现的,并且高管具有金融背景和缩短银企距离会进一步强化这种负向效果.本文的贡献在于,丰富了绿色金融改革经济效果和企业内部投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进一步促进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扩大绿色金融覆盖试点区域、健全国家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以及推动实体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政策支持.

    绿色金融短债长投债务期限结构高管金融背景银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