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监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监管研究
金融监管研究

月刊

金融监管研究/Jour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知识工程构建金融监管数智化框架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王鑫泽赵光南阮伟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监管数智化是监管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系统工程.本文对比了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数智化需求和目标,归纳出金融监管知识工程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以数据价值和金融监管功能为指引,基于知识工程构建金融监管数智化框架的专用性方法、整体架构及其基础,用以构造金融关系网络的数字孪生和监管知识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的风险感知能力和数据驱动决策能力,适应并管控复杂动态金融系统,更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新时代知识工程的典型代表技术,知识图谱与风险为本的金融监管模式高度契合.本文提供了知识图谱技术提高监管有效性的证据,并首次提出运用知识集成系统、数据结构化、知识互操作性、复杂关系表现、动态适应能力等知识工程五项功能支持"五大监管"的设想,丰富了有关金融监管知识机制的研究,并指出未来研究与应用的方向.

    金融监管知识工程知识图谱系统性风险监管科技

    新质生产力股票指数的设计与应用

    肖玉强程实张弘顼周烨...
    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综合考量研发投入、生产效率、环境影响及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的指标,选取了在A股、港股上市的50家具备显著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上市公司,并据此构建了一个活跃交易、规模可观且适合投资的新质生产力股票指数.该指数旨在通过评估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来衡量这些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与股价表现.在权重分配方面,本研究结合了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市值法,不仅考量了公司的现有市值,更侧重于由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长期增长潜力的积累.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溯测试的结果显示,基于新质生产力特征构建的股票指数总体表现优于传统市值加权指数,展现出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波动性.这一发现凸显了新质生产力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若能以提升自身的新质生产力为基石,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将有望增强市场竞争力并获得更高的财务回报.因此,投资者可以将新质生产力作为选股的重要参考,通过投资拥有高水平新质生产力的企业,获得更佳的投资回报.

    新质生产力指数设计股票市场投资组合

    银行金融科技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的影响:推波助澜还是解危济困

    周晔李冰
    3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行为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震荡,因此,如何缓释其顺周期性始终是金融监管的一大焦点.本文基于我国233家商业银行2010-2021年间数据,探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够显著缓解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性.这一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保持稳健.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显著增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前瞻性,缓解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行为,凸显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赋能效果.从宏微观层面进行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规模较小、外部监管水平较低的商业银行中,以及在宏观经济信心相对不足时期,顺周期问题更为严重;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顺周期行为的缓解作用则在规模较小、外部监管水平较低和报表粉饰程度较弱的银行中更为显著.分解检验发现,金融科技中,"科技管理"对缓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性的作用最大.

    金融科技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权力配置研究

    张继红翟虎祥
    5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权力配置演进史,以"一级政府,一级监管"为特征的地方金融监管模式导致了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双目标冲突以及地方金融监管事权划分不合理等问题,由此造成地方金融监管权力配置的困境.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力配置缺乏法律的顶层设计,体制上的金融放权范式取代了法律上的金融分权范式.在我国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推进地方金融监管法治化的关键是将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经验以法律形式加以巩固,并在金融监管组织法的框架下明确央地金融事权的划分标准,完善央地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持续优化地方金融监管决策程序与实施过程,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的行政问责制度.

    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行政权力划分金融稳定法央地关系

    连锁董事网络程度中心度与企业ESG表现——基于不确定性的视角

    段俊斌赵晓涛
    7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企业连锁董事兼任信息,构建了企业之间连锁网络,计算程度中心度指标,实证检验了连锁董事网络程度中心度和企业ESG表现的关系以及不确定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程度中心度与企业ESG表现呈正向关系.在影响机制方面,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主要通过声誉和信息机制改善企业ESG表现.当不确定性较大时,不确定性会显著弱化连锁董事网络程度中心度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不确定性上升时,管理者为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会减少ESG投入以规避风险和资源的双重压力,从而降低企业的ESG表现.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连锁董事程度中心度对ESG分项中环境表现、治理表现的影响更强;不确定性对于连锁董事网络程度中心度与企业ESG表现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在低污染企业、东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企业中更强.本文进一步厘清了公司治理在应对外在环境不确定性过程中有关ESG的决策机制,有助于理解我国企业提升ESG表现的行为动机,并为监管部门引导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了决策参考.

    连锁董事网络网络中心度不确定性ESG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辞职如何影响内部人减持——兼议公司治理的新机制

    王生年张楠
    9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近些年一些企业内部人通过减持套现损害了中小股东权益且独立董事辞职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利用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独立董事辞职对内部人减持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辞职显著抑制了内部人减持,且独立董事主动辞职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更强.机制检验发现,独立董事辞职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抑制股价高估以及降低投资者信心影响了内部人减持.进一步研究表明,行业专长独董和董监高责任保险强化了两者间的影响;而减持管制和官员独董辞职政策弱化了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投资者有效利用独董辞职进行信息解读、监管部门完善独立董事、内部人减持和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独立董事辞职内部人减持公司治理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