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监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监管研究
金融监管研究

月刊

金融监管研究/Jour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融机构实施ESG的博弈模型和评价体系研究

    邢桂君徐彦睿夏媛媛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金融业ESG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围绕"为什么要开展金融机构ESG监管评价"和"怎么样开展金融机构ESG监管评价"两个问题展开研究.针对"为什么"的问题,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的分析视角,建立了金融机构推进ESG的演化博弈模型,将银行、保险机构是否践行ESG理念与监管部门实施ESG评价策略纳入分析框架中.研究结果表明,监管部门开展ESG评价对银行保险机构践行ESG理念具有激励推动作用.针对"怎么样"的问题,本文在前期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山东经济特点、山东地区金融机构发展情况,分别搭建银行业、保险业ESG评价体系.本文系统研究了 ESG的发展脉络,梳理了包括第三方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的ESG评价实践,充分结合中国特色和区域特色建立ESG评价体系,丰富了 ESG评价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短期加强探索实践、中期提高奖惩力度、长期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促进银行、保险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可持续发展ESG评价银行业保险业金融监管

    银行数字化如何影响小微信贷服务

    曹惠芳陈旭赵全厚
    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支撑,能够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信贷精准度,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本文基于运营成本和信息挖掘视角,利用2017-2021年9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数字化转型和小微信贷供给的关系及机制.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与小微信贷供给呈现"倒U型"关系,即存在最优数字化水平,最大化小微信贷供给.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规模越大,曲线拐点越靠后、曲线越平滑,且这一趋势在战略型数字化和业务型数字化转型路径中更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运营成本、信息甄别能力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影响小微信贷供给的两个主要路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数字化与小微信贷供给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信贷供给

    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影响货币金融体系运行——国际研究的新进展

    孙浩蒋晓宇
    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与实施,CBDC对货币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本文聚焦于零售型CBDC,从支付体系、商业银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及其国际溢出效应四个层次,梳理评析了关于CBDC货币金融影响的研究文献.研究表明,设计合适的CBDC系统可为货币金融体系带来诸多好处,有利于提高支付体系的运行效率、增强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稳定,也有利于改进货币政策框架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并不会带来"金融脱媒"等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货币均一性、CBDC的附息率设定、CBDC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展望.本文的综述对我国积极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提供了全球性的研究评价,有助于更好地完善数字人民币产品设计实施,更好地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支付体系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国际化如何影响企业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基于A股被纳入MSCI指数的实证检验

    邓兴华李嘉雯丁瑞馨
    5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基于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2018年A股被纳入MSCI指数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国际化对企业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国际化能够显著抑制企业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这一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是通过降低公司内外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了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具体而言,分析师和媒体在A股被纳入MSCI指数后发挥了外部监督效应,促使公司提升信息透明度,内部人的信息优势因此被削弱.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对机会主义减持的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及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对于机会主义减持的监督作用在提升企业价值上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的以上结论从国际化视角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防范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国际化MSCI指数机会主义行为内部人减持

    违约债券回收事件对同行业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兼论债券行业的信用修复路径

    丁澍梁航
    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我国债券市场上违约债券的回收现状,有必要对回收事件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探讨债券市场是否存在对回收行为的正向激励,从而为完善信用激励惩戒制度提供参考.基于信号理论,本文利用2015-2021年我国债券市场上的回收数据及发行数据研究回收事件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债券发行前同行业的回收事件可显著降低债券的发行利差,即回收事件的信用修复效应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回收事件通过影响信用评级及投资者情绪实现信用修复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回收事件的信用修复效应将被违约事件削弱甚至超越;存在隐性担保的企业、非周期性行业、轻资产行业中信用修复效应更突出.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债券市场存在对回收行为的正向激励,有助于监管机构完善信用激励惩戒制度,也有助于发债企业择时进行债券发行以降低融资成本.

    违约债券回收发行利差信用修复信号理论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央行预期管理与企业投资

    潘超程均丽张艺凡
    9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影响企业投资,预期管理能够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修复资产价格,相比传统货币政策措施具有比较优势.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消息冲击的DSGE模型,分别研究央行在实施和未实施预期管理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央行实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有利于缓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相比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预期到的冲击更有利于缓释企业投资预期波动并降低宏观经济风险,对企业的违约率、杠杆率和风险溢价的冲击效应会更小.进一步,通过实证回归分析进行机制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投资水平,央行预期管理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商业银行信贷两种渠道影响企业投资水平.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预期管理DSGE模型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投资